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动态 > 正文
学院动态
2025国际教育领导大会在华中师范大学隆重举行
  • 来源: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
  • 发表日期:2025-10-31
  • 阅读次数:
  • 作者:刘旋 杨美等
  • 编辑:钱明晖

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讯(通讯员 刘旋 杨美等10月29日至31日,由华中师范大学与香港教育大学共同主办的“2025国际教育领导大会”在华中师范大学成功举办。大会聚焦“数智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主题,围绕数智赋能教育的前沿理念、实践路径与制度创新等议题,旨在加强世界各地教育领袖和部门领导的交流与合作。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高校、科研机构、教研机构及一线中小学的专家学者与教育工作者共襄盛会。开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刘三女牙主持。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彭双阶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面对数字时代的浪潮,学校以建设教师教育领先的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系统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他指出,学校立足学科高地,勇担时代使命;搭建国家级平台,聚力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构建创新育人格局;坚持开放合作,共建学术共同体。彭校长呼吁,应以智慧启迪智慧,以创新引领创新,致力于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时代新人。



香港教育大学校长李子建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数智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这一主题紧扣时代发展需求,是当前全球教育界面临的关键课题,对探索“如何培养年轻一代应对未知未来”具有重大意义。他相信本次论坛的深入交流将为这一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与答案。李校长同时指出,全球教育领袖与部门领导联盟(GAELDH)正日益成为激发创新思维、促进深度合作的活跃平台,未来联盟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协作的精神,携手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创新路径。



开幕式后,大会进入主旨报告环节,由华中师范大学雷万鹏教授主持。本次主旨报告紧扣“数智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这一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香港教育大学副校长郑美红以《智能时代STEM教育以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题,系统探讨了人工智能在STEM教育中的应用、挑战及其对学生明辨性思考能力的影响,并强调了文化融合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刘三女牙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为题作报告,系统阐述了 AI 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呈现的新突破、新挑战与新形态,并重点介绍了由华中师范大学自主研发的“小雅智能教学平台”。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刘文佳教授围绕《从教学者到创新者:教育者在技术赋能未来中的角色》主题分享观点,深入剖析技术赋能背景下教育者的角色定位与实践路径,为未来教育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永智以《人工智能与教育变革》为题,围绕 “AI 重新定义教育” 展开,论述了教育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教育随科技发展的历程,以及 AI 时代教育目标、方向和教师角色的转变。



第二天的主旨报告在华中师范大学南湖综合楼一楼报告厅举行。主旨报告由华中师范大学田友谊教授主持,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Therese Cumming教授、日本室兰工业大学董冕雄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尹弘飙教授、澳门大学范良火教授四位专家深度解读数智时代教育发展的核心命题。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Therese Cumming教授以《利用混合现实模拟培养职前教师》为题,围绕混合现实模拟在职前教师教育中的应用展开,介绍了混合现实模拟的定义,并详细阐述了三款模拟平台的设计、场景、优缺点及对应的课程与标准要求。



日本室兰工业大学董冕雄教授以《走出范本:思辨驱动的创作式学习》为题,以美术课堂为例系统提出“被动学习→主动学习→共创学习”的AI教育演进模型,并结合日本教育实践,揭示了AI如何重塑学习本质。



香港中文大学尹弘飙教授以《Gen AI、后人类世与未来学校》为题,从科技发展与社会变革双重视角,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 AI)与后人类世对教育的深远影响,勾勒未来学校的核心特征与发展路径。



澳门大学范良火教授以《数智时代高校教育学院如何迎接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澳门大学的实践和创新》为题,结合澳门大学教育学院的具体实践,分享高校在AI时代教师培养与教育研究创新中的经验与策略。



闭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孙建文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李鸿飞对大会成果进行总结,梳理了数智时代教育创新的核心共识,为深化理解教育领导力的时代使命提供了重要启示。



香港教育大学助理副校长李辉发言,呼吁持续深化全球教育领导联盟合作并就2026年国际教育领导大会活动展开推介。最后,双方学校领导进行交接仪式,开启合作新篇章。



此次大会吸引了来自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专家学者、教育代表参加,八位国际知名学者发表主题演讲。会议期间还开展了五个分论坛、主题壁报展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参观等环节,与会专家代表深入探讨了数智时代教育理念革新与制度重塑、教育数智化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数智驱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探索等议题。



图文记者:刘旋 杨美等

网站编辑:钱明晖

审读人:田友谊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52号。电话: (027) 6786 8256 传真: (027) 6786 5715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