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讯(通讯员 王晓玥 张宇)11月7日至9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校举行。来自全国300余名专家学者共话高质量教师教育创新发展与数字教育。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小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葛道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理事长梅兵、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夏立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会议由周鹏程副校长主持。

夏立新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指出学校紧紧围绕教育强国、教师教育振兴与教育数字化等国家战略,明确了建设“教师教育领先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学校着力打造传统教育优势与现代数智技术相互赋能、深度融合的教师教育新发展格局。他相信此次会议将为推动我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凝聚学界智慧,贡献华师力量。
黄小华在致辞中代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对本次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教师队伍是教育强国建设的第一资源。教师教育是培养教师的关键环节,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本次年会聚焦“高质量教师教育创新发展和数字教育”展开研讨,必将为教师教育改革注入新活力,推动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葛道凯在致辞中强调,教师教育分会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重要分支机构,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推动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促进学术交流、服务决策咨询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期待教师教育分会能够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为推动我国教师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梅兵在致辞中指出,教师教育分会始终以推动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为使命,致力于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深度融合。她相信与会学者围绕教师教育领域核心问题展开深入研讨,能够凝聚智慧、深化合作,形成一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成果,为推动我国教师教育体系转型贡献智慧。
开幕式主旨报告环节,首都师范大学孟繁华教授作题为“人才培养过程的三个转化”的报告,浙江大学陈时见教授作题为“教师教育学科与队伍建设的战略意义与实现路径”的报告,清华大学李曼丽教授作题为“主动构建科技高中‘一体两翼’师资生态”的报告,南京师范大学顾建军教授作题为“‘教育爱’的特质与教师教育”的报告,东北师范大学李广教授作题为“我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现实样态、面临挑战与战略举措”的报告,西南大学罗生全教授作题为“教师大模型赋能教师新未来”的报告。东北师范大学秦春生教授作题为“教师教育专用大模型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的报告,北京师范大学朱旭东教授作题为“十五五中国教师教育:挑战和问题及其解决”的报告。
大会设五个平行分会场、一个期刊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高质量教师教育学科与体系建设”“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教师教育专业创新发展”“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学习与发展”“师范院校协同提质与乡村教师教育”“高质量论文与期刊发展”进行交流研讨,共同研究关于高质量教师教育创新发展与数字教育的问题。
闭幕式主旨报告环节,西北师范大学荀渊教授作题为“为什么报考‘国优计划’——基于首批试点高校录取学生的调查分析”的报告,东北师范大学饶从满教授作题为“战后日本教师教育体系的动态调适——教师供给中量-质平衡的演进逻辑”的报告,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教授作题为“自兴而兴人:中国古典教育的技艺”的报告,南京大学操太圣教授作题为“新物质主义视域下教师教育学术性的再定义”的报告,陕西师范大学龙宝新教授作题为“教育强国进程中的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报告,华中师范大学戴伟芬教授作题为“AI时代教师教育的范式重构:智融第三空间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的报告。
闭幕式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进行会旗交接仪式。饶从满代表2026年学术年会承办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发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常务副秘书长代蕊华作闭幕总结。
本次学术年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华中师范大学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承办,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国内合作与培训管理处、《教师教育论坛》杂志社协办。会议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召开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
图文记者:王晓玥 张宇
网站编辑:李雨珂
审读人:雷江华 田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