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术活动 > 正文
学术活动
守正创新,永葆特教人的初心和热忱——华中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成立三十周年系列活动报道(一)
  • 来源:特殊教育系
  • 发表日期:2019-11-05
  • 阅读次数:
  • 作者:袁维
  • 编辑:张萌

 

教育学院宣传中心讯(通讯员 袁维 编辑 张萌)为庆祝华中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成立三十周年,特殊教育系于1028日至30日特举办系列学术讲座,分别由我校刘华山教授、郑晓边教授、田友谊教授与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罗伯特·施托登教授(“Professor Robert A. Stodden”)主讲。


专题讲座现场


郑晓边教授讲座的主题为“未来教育家——学校心理辅导对特教专业学生生涯发展的挑战”,讲座由宫慧娜博士主持,彭兴蓬副教授和苏慧副教授参加活动。郑晓边首先指出,教学要符合教育心理发展规律,顺应学生内心的成长,还要有充分的师生互动。随后,他结合当今学校心理学的发展以及教育实际,详细阐述了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在生涯发展上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也充分肯定了特殊教育发展的广阔前景。他展望了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分析了学校心理辅导员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讲述了中国学校心理学的架构,对与会同学们提出期望,希望同学们可以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做有“幸福力”的新时代教师。


C8FA

郑晓边教授在讲座


郑晓边教授的专题讲座,坚定了特殊教育专业同学们的专业认同,为同学们进行科学理性的生涯发展规划提供了清晰的路径。


田友谊教授讲座的主题为“点燃儿童创造的火花”。他用诙谐的语言梳理了当今教育主体受到挑战等一系列尖锐而又深刻的教育问题,通过反思当今教育中“人”的消失,提出教育应提升人的人文智慧、认知智慧和实践智慧,指明“宽容是创造力生成环境的总体特征,滋养宽容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生成性过程,对教育、学生和教师的宽容更能提升人的智慧”。同时他指出,在3D打印等新兴科学技术诞生、创客教育兴起与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如何应对当今时代的发展、如何具备自我革命的精神、如何获得文化的开放性、如何获得人际关系的开放性、如何获得观念和信息的开放性等,都是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回应的话题。在特殊儿童的问题上,他表示,当今特殊儿童在融入普通环境中仍然面临着挑战,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种真正尊重平等的环境,为特殊儿童增权赋能。


C7E0

田友谊教授在讲座


田友谊教授的专题讲座,从教育学原理的视角切入,逻辑清晰地阐释了教育行业、尤其是特殊教育行业面临的困境,引导同学们如何深入思考教育问题,对提升同学们教育使命感起到了积极作用。


施托登教授作为美国夏威夷大学残疾研究中心创办主任、博士生导师,为特殊教育专业师生带来了主题为“残障学生职业教育与就业转衔服务的回顾与展望”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徐添喜副教授主持。施托登首先重点介绍了美国残障学生职业教育与就业转衔服务的发展沿革,他详细阐释了美国社会从最初对残障学生就业转衔缺乏关注、到后来出台了《残疾人教育法》《康复法案》《美国残疾人法》等一系列法案来支持学校为残障学生提供毕业后就业转衔服务的历程。随后,他也对美国目前的转衔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对未来的转衔服务发展作了展望。在讲座结束后的互动环节,施托登对什么是自我倡导、如何应对歧视、如何提供自然的支持等问题做了答复。


施托登教授在讲座


施托登教授的专题讲座,以全新的视角阐释了在面对类似问题时其他国家现行的解决方案,开拓了师生的国际视野,为同学们在后续学习中开展国际比较研究做了积极引导。


刘华山教授讲座的主题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视角下的缺陷儿童及其教育,讲座由孙玉梅副教授主持。刘华山首先对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进行讲解,着重解读了维果茨基关于缺陷学中的文化历史发展观,他强调,维果茨基所提出的缺陷的补偿主要是一种社会补偿。他也呼吁,要以辩证的观点看待缺陷,抛弃一些看待特殊儿童和特殊儿童教育的错误观念。对于缺陷儿童的教育,他指出,缺陷儿童的教育应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教育,定向于健康而不是残疾,在实施策略上,应将社会预防、社会教育、社会劳动作为与生理、心理缺陷斗争的三条途径


刘华山教授在讲座


刘华山教授的专题讲座,有助于与会同学加强对历史文化观的解读,对同学们搭建特殊教育的宏观认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与相关活动的一名大一新生这样说道,“作为新入学的特殊教育的学生,很庆幸遇到这样特殊的年份,有这样一个特殊机会参加这个讲座,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全面的去了解特教专业过去、现在与未来,听完郑晓边教授一番演讲之后,坚定了学习特殊教育的想法,对特教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同时也做好了接受未来种种困难的准备,争做郑晓边教授口中的‘四有’好老师、充满‘幸福力’的新时代老师。而田友谊教授则为我们讲解了如何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如何为特殊儿童赋能,为我们点明了未来的特殊教育应该着重于为特殊儿童营造一个尊重公平的环境。很荣幸能参与此次讲座!”


多层次、多角度的专题讲座,有脉络讲述、有人文情怀、有现实反思、有国际视野,给参与的师生以启迪和思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了解自身过去、明晰国际比较,守正以创新,相信我院特教师生们可以永葆特教人的初心和热忱!



文字记者:袁维

摄影记者 网站编辑:张萌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52号。电话: (027) 6786 8256 传真: (027) 6786 5715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