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 首页 > 本科教育 > 融合教育专业 > 正文
融合教育专业
躬行实践启新知 融合探索育未来—北京市海淀区特殊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实习4月纪实
  • 来源: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
  • 发表日期:2025-05-09
  • 阅读次数:
  • 作者:魏心语 单双
  • 编辑:阙梦佳

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讯(通讯员 魏心语 单双)2025年4月,华中师范大学融合教育专业2022级学子们继续深入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普通小学及特殊学校。学子们通过一线的教学与随班就读指导实践、海淀区普通中小学与幼儿园融合教育发展质量情况调查问卷修改等科研工作、中心与各校的个案追踪等活动,将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深度融合,为特殊儿童提供个性化支持,助力融合事业发展。同时,学子们对融合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自身的团队精神与责任意识等精神品质也得到培养。


一、多元实践,深耕融合一线

在北京市海淀区特教中心,融合教育专业实习生们参与了多项融合教育活动的策划与执行。景梦扬、单双等同学协助筹备“融合大讲堂”专题论坛,完成资料整理、新闻稿撰写及现场协调工作;杨甜同学主导设计《种子的梦想》等认知课程,并结合学生反馈优化教案,逐步提升课堂吸引力。


图 1杨甜同学于特教中心设计实施课程《种子的梦想》


二、专业成长,践行教育初心

在健翔特校的实习让研究生陈钰心、陈孝荣深刻体会到特殊教育的复杂性与专业性。陈孝荣在建翔学校参与“生活化任务链”开发,将数学、语文与劳动课结合,帮助多重障碍学生完成真实购物场景实践;陈钰心则通过游戏化教学和代币机制,有效提升课堂参与度,并反思教学内容深度与课堂管理策略的优化空间。


图 2范丽盈同学为航天图强小学学生上个训课


实习过程中,实习生们不仅提升了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更深化了对融合教育的理解。吴佩琳同学在永泰小学通过ABC行为分析对10名特许学生进行追踪,提出家校协同干预建议;范丽盈同学总结道:“融合教育需要从‘完成任务’转向‘主动思考’,主动关注并积极支持每个孩子的个性化需求。”


三、直面挑战,探索教育创新

面对教学中的困难,实习生们积极寻求解决方案。针对学生注意力分散问题,景梦扬同学尝试以积分制替代直接奖励,引导学生关注课堂表现;魏心语同学通过可视化工具简化指令,提升沟通效率;贾晓晗同学则利用情绪管理工具转移学生注意力,改善课堂干预效果。


图 3贾晓晗同学与吴佩琳同学参加永泰小学融合教育组教研会议


在科研工作中,单双同学完成“垃圾分类”主题宣传及问卷分析,范丽盈整理融合教育案例促进经验共享,让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图 4单双同学协助整理宣传展示资料


华中师范大学始终秉持“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校训,通过深化多方合作、强化实践教学,为学生搭建成长平台。四月实习虽已结束,但学子们对特殊教育的探索永不止步。他们将以专业与热忱,继续为特殊儿童点亮成长之路,为融合教育事业注入青春力量!



图文记者:魏心语 单双

网站编辑:阙梦佳

审读人:郑刚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52号。电话: (027) 6786 8256 传真: (027) 6786 5715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