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科研动态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校友论坛举行
  • 来源: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
  • 发表日期:2023-10-04
  • 阅读次数:
  • 作者:赵恒健
  • 编辑:崔馨语


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讯(通讯员 赵恒健)10月2日下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校友论坛在田家炳教育书院601报告厅举行。湖北省政协原秘书长、理论研究会会长翟天山,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孙绵涛,广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开俊,河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谭贞,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田恒平,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黎琼锋,湖州师范学院校长许慧霞,北京市日坛中学原校长、特级教师夏志清等校友先后作主题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校友代表和在校师生代表参加论坛。论坛由教育学院副院长田友谊主持。



翟天山以《跨界融合发展 回归育人根本——关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为题作报告,从教育、科技、人才“跨界”的角度提出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见解。他指出,我国基础教育当前走在世界领先水平,但由于受社会人才观念、收入分配导向、教育教学模式等影响,仍存在城乡教育、普职教育、学生身心发展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他认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跳出教育看教育”,与科技创新、生产劳动相结合,跨界融合发展其次要回应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要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相适应,回归育人根本。为此,基础教育要加快统筹城乡协同发展,加快改革办学模式,加强教材建设与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建立分类指导的学校教育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素质。



孙绵涛作题为《国家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框架结构研究——基于教育政策内容分析的视角》的报告。他认为,国家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国家所颁布的重大教育政策文件所阐发的高质量教育体系,要通过确立分析工具、建立分析框架、梳理政策文件、明确分析范围四种方法加以分析;国家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以家校社协同育人、构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为路径,聚焦教育体制改革与教育机制创新、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教育评价改革三项重点,把握教师队伍、教育投入、教育公平、教育公益四项条件。



吴开俊以《普通高中学位扩容的理性回归与资源配置优化——基于超大特大城市的政策实践和田野调查》为题进行报告。他结合超大特大城市实际情况,从政策演变、城市人口流动、经济发展需求、基础教育学位分配、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等方面着眼,阐述了普通高中学位扩容的时代背景。他指出,当前超大特大城市普通高中存在着“如何确定学位需求缺口”“如何理顺管理体制与教育诉求”“如何划分学位扩容责任比例”“如何实现学位资源合理配置”等挑战,建议通过科学预测学位需求、提高统筹管理重心、调整高中阶段普职结构、完善空间治理机制等路径,实现学位资源配置优化。



谭贞以河南大学为例,作题为《综合大学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方案》的报告。她指出高等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龙头”,强师是强教之本,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责任重大。河南大学经过百余年发展,有着鲜明的教师教育特色与传统,现已成立研究型定位的教师教育学院,专业类目多元,培养体系健全,实现了良好的前后融通发展。围绕教师教育研究、卓越教师培养、社会服务等,她介绍了河南大学近年来办学所取得的实践成效,并表示将进一步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一体化培养复合型卓越教师。



别敦荣立足高等教育,作题为《普及化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义》的报告,围绕中国普及化高等教育的未来走势、国际视域下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发展意义、普及化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两个重点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他认为依据人口出生率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现状判断,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十年增长需求仍会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巨大,在人力资源培养与提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发展高质量高等教育意义重大;高校教学工作、办学自主权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高校教学要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注重个性化特色化办学,以此推动普及化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田恒平作《以高质量的师范教育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他结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发展情况,认为学校要找准自身在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在国家师范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彰显“师范立校、专注教育”特色。针对如何办好高质量师范教育的问题,他表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致力于培养师范应用型人才,坚持以可以从教、愿意从教、适合从教作为师范生培养的入口关,在广泛社会调研的基础上建立课程矩阵,注重通过实践训练引导学生“了解行业、熟悉职业、掌握专业、开启事业”,致力于为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优势师资力量。




黎琼锋以贺州学院为例,作题为《西部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报告。她结合当地高等教育“先天不足,后劲不够”等问题,着重介绍该学院“三聚焦·三协同”发展模式:一是聚焦人才培养合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坚持开放合作,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行“一课双师”,走产业学院、行政学院“两院一体”的人才培养道路;二是聚焦内生发展动力,校地融合协同创新,积极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学科专业链与当地产业链的衔接贯通,努力打造“校城共生”的发展形态;三是聚焦创新创业能力,专创融合协调发展,以“课程双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许慧霞立足湖州师范学院办学实际,作题为《凝特色、育人才,打造地方高等教育“湖师范式”》主题报告。她以“三个特别强调”为关键词,介绍了湖州师范学院的发展范式:特别强调立德树人,聚力培育六有人才,不断探索创新的思政理论课教育模式,构建文化育人工程;特别强调办学特色,聚力锻造“湖师品牌,坚持“扛师范旗、打‘两山’牌、走应用路”,将地理区位优势变为学校办学优势;特别强调三位一体,聚力贡献湖师思考,持续打造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体系、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与最优的师资生态。



夏志清以《教师发展好,教育质量高》为题作报告,从概念定义与推进措施两个维度阐述了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见解。他认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教育立场发展。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中小学校要明确责任担当,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价值引领;要立足教学改革,摒弃单项灌输,实施深度学习,开展以探究为主的多样化活动;要实现科学治理,按规律办学、按常识办学;要重视教师发展,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学生个性发展。



巍巍吾校,世纪沧桑。教育学院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校友论坛献礼华中师范大学120周年华诞,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汇聚校友智慧、贡献学术力量!



图文记者:赵恒健

网站编辑:崔馨语

审读人:苏春艳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52号。电话: (027) 6786 8256 传真: (027) 6786 5715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