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 首页 > 校友天地 > 校友风采 > 正文
校友风采
孙绵涛:创新教学为国育才,潜心学问探索理论
  • 来源:校友工作办公室
  • 发表日期:2022-03-11
  • 阅读次数:
  • 作者:陈楠 戴逸文
  • 编辑:张萌


个人简介:孙绵涛,男,1949年生,湖北武汉人,哲学博士,教育管理学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起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后留学日本广岛大学,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在美国哈佛大学做研究和讲学,在香港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是香港大学杰出校友。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系主任、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育学科学术带头人;之后任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辽宁省A类一流学科教育学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管理中心学术带头人、辽宁省教育政策与法制研究中心主任、辽宁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法制建设研究基地学术带头人、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负责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教育改革与教育效能研究院院长、辽宁省优秀专家、沈阳市领军人才;现任浙江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教育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政策法规调研协同基地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民族地区教育评价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咨询专家、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现代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全国教育效能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管理学科专家组成员、世界银行教育项目评审顾问、国际多家教育学术杂志的编委等。


孙绵涛在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系主任和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期间,为教育学科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队伍建设和社会服务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学院后续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被引进到沈阳师范大学出任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后,进一步创新了学术研究组织诗意的学术文化和学术研究组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将研究所建设成为了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在国际有一定知名度的研究机构,为沈阳师范大学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辽宁及国家的教育改革做出了杰出贡献。


创新教学为国育才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孙绵涛创立了“六个基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框架、基本逻辑、基本问题、基本感受)教学方法,形成了“一杯茶,一支笔,不带任何讲稿”的独特教学和演讲风格,深受学生和听众普遍欢迎,孙绵涛在多年的教学探索中独创了“诗意课堂”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性地把最能诠释中华文化语言艺术的诗词与完美体现学科逻辑的框架式教学法有机融合,以诗动情,以诗立德,用诗的语言带领学生不断前行,在课堂中师生之间一同研究学术、彼此吟诗唱和,用框架式教学法构建知识体系,以诗的艺术与同学们进行情感交流,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融合了师生间的感情,创立的追求真善美的诗意的课堂文化,提升了同学们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境界。孙绵涛是我国最早招收教育管理硕士和博士的学者之一,在几十年的教育教学中培养了不计其数的本科生,200多名硕士生和20多名博士生。不少学生成为省部和司局级领导干部、大学党委书记和校长、学院院长、大学教授和各行各业的骨干。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孙绵涛出版了反映自己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的《教什么,如何教,教得如何——孙绵涛课堂教学艺术探索》教学研究专著。


孙绵涛在教育这块土地上耕耘多年,在前进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坚守着自己作为学者和师者的身份,从未有一丝动摇。2014年,他被沈阳师范大学评为潜心治学的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被评为沈阳师范大学优秀教师。2020年,全国上下全力进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面前,各地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和接受教育的形式都发生了改变。面对这一变局,孙绵涛在《中国教育报》对他的采访中针对诸多问题给予启发性回答,帮助家长、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因时而动,更好地守护学生健康成长。他提出,疫情防控中出现了许多正能量素材,这都是很重要的教育资源,有利于学校开展“四个自信”教育、团结协作精神教育、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与行为教育等。针对网课教学出现的教学管理问题,以及学校管理在管理内容、管理要求和管理方式等方面面临的巨大挑战,孙绵涛强调各项措施的落实,绝不可以掉以轻心。他借助现实案例,建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进行了积极探索,从多个方面制定具体措施来加以解决,建立为学生成长护航、学习保障的健全管理机制。


潜心学问探索理论


孙绵涛在近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中,秉承“上得去,下得来”的学术追求和“坐得住、读得进、想得深、写得出”的学术坚守,潜心治学,重视研究方法论和基础理论的新探索,在教育与教育管理基本理论、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教育行政与教育效能、教育治理与教育组织行为等领域进行了诸多原创性研究,卓有建树。独立撰写和主编《教育范畴论》《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理论与范畴》《教育管理哲学》《当代西方教育管理理论流派》《中国教育改革规律研究》《The Concept of Tizhi in Chinese Education(中国教育体制论)》《教育政策学》《教育政策分析: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学》《教育行政学》《教育组织行为学》《教育效能论》和《教育管理原理》等中英文专著和教材37部,其中有5部为国家级教材。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50余篇,其中在《教育研究》和“Compare”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重要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以及教育部委托重大项目26项,省级项目6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国内合作项目10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33项,其中获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项,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等。


孙绵涛主要理论贡献是,1986年主译了《教育组织行为学》(此书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列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参考用书),首次将教育组织行为学引入中国;1991年至1997年主编的《当代教育管理科学丛书》15部,为建立中国的教育管理学科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创立了教育管理学科论、教育管理活动论、教育体制论、教育机制论、教育管理观念论、教育管理人论“六论”的理论体系、理论范畴和理论逻辑,提出了中国的教育体制理论、人本质相对自由的学说和主体教育管理观;1989年出版了我国较早的《教育行政学》专著,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行政学体系;1997年出版了《教育政策学》,是我国较早出版的教育政策学之一,对教育政策的本质、价值和国家教育政策的体系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关于教育政策分析主要包括教育政策内容、教育政策过程、教育政策价值和教育政策环境的理论分析框架。他还是我国较早参与教育立法的学者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国家教育法的调研、起草和修订工作,对教育法划分的方法论及教育法的体系和结构提出了新的见解;上世纪90年代初参与了由美国、英国等国参与的大型国际课题“国际教育效能研究”,并于1994年率先在《教育与经济》上发表《学校效能初探》的学术论文,近年又对教育效能的内涵与外延、教育效能理论的发展,教育效能的研究及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构建了新的教育效能的理论体系,出版了我国大陆第一部教育效能方面的专著。孙绵涛教授所创立的理论体系及所提出的许多理论观点,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


孙绵涛教授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多次被国家教育部邀请参加或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教育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终身学习法》《2010-2020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及《中小学管理评价系统设计》《中国民族教育蓝皮书、白皮书》等国家重大教育政策法规文件的调研、起草和修订工作,对国家教育改革做出了贡献。


孙绵涛的学术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他有英文著作《The Concept of Tizhi in Chinese Education》,经意大利Facolta Scienze della Formazione Universita大学的Filippo Spagnolo教授翻译成意大利文版,于2010年10月由意大利Edizioni Centro Studi Erickson出版公司出版发行;2003年,世界著名教育哲学家,自然连贯主义(natural coherenism )的创始人,澳大利亚南威尔斯大学教授Colin Evers教授认为:孙绵涛重大的理论创新在于首次创立了体制理论,首次论证了体制对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决策的重大作用;2005年,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国教育问题研究资深专家娜·叶·鲍列夫斯卡亚教授以“教育改革的体制理论:中国的经验与启示——读孙绵涛教授的《中国教育体制论》”为题,对孙绵涛的上述英文著作撰写了长达一万多字的书评。作者认为:这部学术著作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作者不局限于构建理论体系,他把自己的理论模式应用到中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之中,他所研究的“体制理论模式”不仅为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清晰系统的思路,也有助于其它国家设计教育改革。
此外,孙绵涛多才多艺,还出版了《古林斋吟稿》《诗意文化和诗意人生》《诗意的学术殿堂》《疫情诗词百首—— 一位大学教授武汉封城后的情思》等四部诗集,及录有《孙绵涛教授歌唱专辑》一部。


孙绵涛扎根东北近二十载,坚守在教育领域,一步比一步走得坚实,一程又一程收获发展。他的为人、为学、为师,抑或是行政和学术带头人都赢得了一致的口碑,获得了高度赞誉。2021年,年事渐高的他由于身体不适北方气候,在完成沈阳师范大学的聘期之后,继续回祖国南方发挥余热,作为特聘教授被引进到浙江外国语学院担任教育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相信他会为教育学科的发展和我国的教育改革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继续书写属于华中师范大学杰出校友的新篇章!



图文记者:陈楠 戴逸文

网站编辑:张萌

审读人:黄玉新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52号。电话: (027) 6786 8256 传真: (027) 6786 5715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