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 首页 > 校友天地 > 校友风采 > 正文
校友风采
董琼:让平凡的称谓熠熠生辉
  • 来源: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
  • 发表日期:2022-05-28
  • 阅读次数:
  • 作者:康玉燕
  • 编辑:朱文凌


个人简介:董琼,女,197310月出生,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2007级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现任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新村小学校长,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全国实验课题先进个人,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名师,武汉市学科带头人,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写作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入选武汉市“黄鹤英才”计划并成立“武汉市董琼名师工作室”,发表论文几十篇,出版专著《文化视野下的中美小学写作教学比较研究》等。


笃行问道,致力教学


菜鸟的“高光时刻”。2000年董琼参加全国中青年教师小学语文教学风格竞赛,这是她对自己表现的评价。时光已然过去20年,经历过无数打磨的她再说起这次比赛,仍对每个细节记忆深刻。的确,一个参加工作仅五年的青年教师,拥有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紧张、兴奋、严肃种种情绪交织,伴随着她整个比赛进程。


教学技能的磨练就像一场马拉松,平山海、破风浪,再站到山巅对话星辰。赛前试教的惨烈成为董琼面临的第一道难坎,“当我向满教室黑压压的人群望去时,脑子里顷刻间一片空白。虽然努力稳定情绪,课堂还是有些乱了,弄得学生不知所措,结果是令人难堪的失败。”自然情景下,始遇高山,似乎是给青年教师的磨砺,那么学习攀登的决心便是董琼的“武器”。于是她深入研读理论,琢磨实践细节。为了练好朗读课文这一基本功,她拜师学艺,请武汉市儿童艺术剧院的老演员逐字逐句指导朗读;为了查找资料,她双休日成天地泡在图书馆里;为了找到一段音像素材,她可以顶着烈日到人流如织的市场“海淘”;为了记熟教案,她甚至在公交车上演绎“朗读者”。


“功底不深,事无所成”。董琼时刻警醒着自己,抱定“十年磨一剑”的信念,她一步步坚定地走着,一步步稳当地成长着。时间终于来到比赛前夕,一辆开往北京的列车载着董琼和她的努力与梦想去往北京。“赛时正值暑期,孩子们的状态自然难和平时相比”,但这样的困难并不能使得董琼怯懦、退缩。凝神静气、投入教学,用自己的状态带动孩子们,她呈现了一堂富有情感和美感的语文课,交上了一张令人满意的答卷并成功获奖。微弱的光散发在她的每一堂课、每一次备课,最终凝聚成“高光时刻”,再赋予她一次次克服困难的力量。


薪火相传,桃李天下


以德而耕,拾获山河。谈起为什么选择华师,选择当老师,董琼回应道:“我的父亲就是一名人民教师,可能就是这样无声的浸润造就了冥冥之中的牵引,在我择业的时候影响着我”。饮水思源,学成念师,师泽有光,她细心地耕耘着,一支粉笔、三尺讲台就是她的主战场,一届届学生来,再带着知识和理想奔赴远方。同样的道理也在董琼前辈的恩师身上反复被验证,从学术研究的文章到教育教学之路,始终有他们的陪伴。“杨再隋教授在我的个人成长之路上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和支持,指导我上课,教我写文章。方彤教授和王建梁教授是我的硕士论文指导老师,论文的开始不算顺利,幸有方教授和王教授不厌其烦地指导。”此外,她还提到在一次参加教研赛的经历中,陈佑清教授给予她莫大的帮助,陈教授亲自前往试验田,穿着套鞋,踩着泥巴,只为帮她找到能直观展示《高粱情》一文中高粱根的特性的教具。董琼坦言,那时候的她有一股子冲劲、满满的少年热诚,“不弃微末,久久为功,我没有辜负他们,也没有辜负我自己。”这些事对毕业近十年的她来说,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以传道授业为己任,惟愿收获桃李芬芳,许学生一份光明未来。


克惰静心、笔下生辉。这是董琼在多年学习生涯和成长路上的心得,也是她的老师传授的法宝,多篇论文、多部书稿和专著的撰写和发行,把她多年教学实践的积累和方法带给了更多学生。从2001年开始,她将自己的一线教学感悟与思考转化为文字,先后撰写了《逐层引导 拨动情弦》《浅谈情感体验式教学》《新理念指导下的科学小品文教学》等论文,以及《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片段点评、《好吃的水果》习作教学设计、《让诚信与我们同行》教学案例等。其中,《新理念指导下的科学小品文教学》获得《语文教学通讯》主办的全国教学论文竞赛一等奖。同时,她还参与完成了《名师同步教学设计》《特级教师新设计·新课堂·新说课》《同步作文名师导写》《同步作文特级教案》等书稿的编撰任务。此外,她还将她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整理成专著《文化视野下的中美小学写作教学比较研究》出版。文章的撰写、修改、投稿,鞭策董琼静下来、沉下去,她说,“在写作的过程中,我真正体悟到,一名教师要有长足发展,既要在课堂艺术上下功夫,又要坐得住‘冷板凳’。”


春风细雨浇灌青春的花,师恩无穷灿烂学子们的一片天空。人生虽然没有标准答案,老师们却总能教会我们找寻自己的得分点。董琼、她的父亲、她的恩师,还有千千万万教师岗位上的他们,凝望最初的凝望,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成为代代相传的教育者。


一人行速,众人致远


独行速而众行远。2016年,在武汉市“黄鹤英才”计划的助推下,董琼成立了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名师工作室。工作室老师们一同参与“送教下乡”活动,一起进行教学研究。在董琼名师工作室教研沙龙活动中,多位老师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就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关系,各抒己见,分享教学智慧。


同行者,参与了我们,也丰富了我们。董琼认为,独自进行语文教学研究必然是会遇到瓶颈的,有能和一线语文教师交流学习的机会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提升自己、开阔眼界的方式。交流和创新从来不是平行线,相反地,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秉初心不变、心灯不灭。二十余年董琼坚守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一线,在教学、教研之路上独运匠心,携手工作室成员行稳致远。让平凡的称谓熠熠生辉,学生一句“老师”便倾注毕生所学,她将继续书写作为教育者的人生答卷。



稿件已经校友审阅

参考资料:《董琼:一期一会 会当珍惜》

个人简介、图片来源:中小学写作教学公众号2020-07-10

文字作者:康玉燕

网站编辑:朱文凌

审读人:黄玉新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52号。电话: (027) 6786 8256 传真: (027) 6786 5715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