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 首页 > 校友天地 > 校友风采 > 正文
校友风采
李祥云:只对理想忠诚的追梦人
  • 来源: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
  • 发表日期:2022-06-22
  • 阅读次数:
  • 作者:袁梦
  • 编辑:高建瓴


个人简介:李祥云,男,1968年7月出生,湖北巴东人,华中师范大学1996级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税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完成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1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5项省部级社科重点和一般项目,10多项财政部、财政厅和市财政局委托项目。多项研究成果获湖北省、武汉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湖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2011年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6年被聘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特聘教授。


试问,如何评价一位学者是否真正热爱自己的专业?从谈论日常生活时的略显局促腼腆,到提到目前研究课题时的眼神闪亮,李祥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纵览李祥云的做学育人经历,这是一位“只对理想忠诚的追梦者”。青年时期,由于环境限制,误打误撞进入了教育管理的大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甚至放下福建的稳定工作回到武汉继续钻研热爱的专业,直到如今他在岗位上已躬耕近20载。很难判断到底是教育管理选择了李祥云,还是李祥云选择的教育管理,但可以肯定,走出半生,李祥云依然在坚定地奔赴心之所向。


学而有志,理想作船


1987年,从湖北民族学院化学系毕业的李祥云,回到家乡巴东县,成为了绿葱坡镇民族中学的一名化学教师。工作四年后,抱着对化学专业的热爱,李祥云着手考取本科文凭。但由于指标分配问题,他没能如愿进入化学系,而是进入了指标较多的湖北大学教育学院。虽有遗憾,李祥云依旧专心致志地投入教育管理专业的学习,并发掘了自己的兴趣所在。《教育经济学》是本科课程中最吸引李祥云的,探究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研究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切都是那么的深邃,令他着迷。李祥云想,也许这才是他的专业志向所在。


明确自己志愿所在的李祥云不满足于本科阶段的浅尝辄止,立马决心报考教育经济学的硕士研究生。在1996年时,湖北高校中仅有华中师范大学开设教育经济与管理这门专业,所以即使对华师了解甚少,李祥云也抱着对专业知识的狂热叩响了华师教育学院的大门。并在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于1999年考取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研究生。从此,李祥云便在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由化学到教育经济与管理,李祥云从来都没有给学业制定固定不变的计划,从学习中挖掘兴趣,理想成了他前进的明灯。


研而有方,师谕作桨


回忆起三年的研究生生活,李祥云在华中师范大学最美好的记忆莫过于恩师,范先佐老先生对他的教导。范教授纵使学识渊博,通文达理,可从没有教授架子,特别在学术指导方面,研究生们的论文只要交至他审阅的,向来都是耐心指导学生字斟句酌地修改,直到达到学术要求。在1996年到1999年期间,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教学管理任务几乎是由范先佐教授全权负责,大到课程设置,小到与学生谈心开导,凡事亲力亲为,孜孜不倦。李祥云坦言,如若没有范教授在硕士阶段为学生开设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课程,他是不可能进入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继续深造的。一位好老师的精心规划,极具前瞻性和全面性的教学安排,让李祥云之后的道路选择受益匪浅。


不止良师,李祥云在教育学院更结交了一群互相鼓励学业的益友。环境氛围对一个人学习的专注和热情都有较大的影响,教育学院的学术氛围也让李祥云怀念不已。同学们间有空就相互讨论彼此的课题内容,交流中迸发思想的火花,甚至交换着阅读对方的学术论文,沟通意见,促进学术水平的提高。优秀的朋辈们在硕士在读期间,就发表了不少论文,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闲暇时光,李祥云会与三五好友去露天电影场享受夜晚的静谧,也会到体育场与球友一决高下。毕业后同学们各自走向不同的专业和岗位时,也依然会回味这段互相扶持,一同挥洒汗水的青年时代。


教而有术,科研扬帆


李祥云的专业工作道路也并非都是坦途。在2002年博士毕业后,他立马收到了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工作邀请。阔别讲台十余年,重回教师岗位的李祥云感到了自己对教育的热情依然不减,积累了多年的专业知识与见解,也拥有和学生们探讨辩论的机会,但他也隐约感觉到,单纯在教育学专业讲授课程其实也与自己坚守的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有所偏离。于是在一年后,依旧是为了追随自己的理想和志向,他辞去了福建的稳定工作,同在福建的女友一起回到武汉,这片启蒙过他的土地,重拾教育经济方面的专业经验。2003年,李祥云来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做师资博士后,至今一直从事教育财政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


近20年的研究教学过程中,李祥云主持了多个国家和省部级的重点研究项目,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财政研究》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2016年被聘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特聘教授,为学生们所爱戴。如今抱着对中学教育的深厚情感,他将最近的研究方向定为“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这是他实践经验最丰富,也是最关心的课题。对于某些教师“我只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不搞科研”的思想,李祥云坚决反对,他认为不做研究的教师教学内容不会深入,不会新颖,但要是做了研究又不能转化到教学,那么研究的效果也大打折扣。研究与教学的相辅相成是他作为优秀教师的法则之一。


对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即将走向教师岗位的同学们,李祥云也诚挚地给出两点经验,分别是专业性和责任感。专业性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不仅是师范学院中所学的专业知识,还有通过教育经验积累的发展经验,从书中走出来调研实操,也要能回到书中温故知新。另外如果就业岗位和学习专业并不完全契合,那么自学补充基础知识的能力就非常重要了,任何科研和教学的成果都需要耕耘作为阶梯。责任感是教师在纯粹教学过程之外也要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负责。每一代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塑造他们的人格,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教师的一门艺术。空有专业造诣但不懂怎样呵护学生也不能被称为好老师。虽然现在教育学的毕业生们面临着激烈的职场竞争,但是李祥云安慰到,作为华师的学子,我们长期培养的专业素养和作为一名好老师的艺术就是优势所在。


李祥云的步伐,带着母校给予的各个方面的培养和力量,在理想的道路上且行且歌,回首望时,已不悔来时路。


参考资料:均来自李祥云提供的《李祥云个人信息简介》



图文记者:袁梦

网站编辑:高建瓴

审读人:黄玉新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52号。电话: (027) 6786 8256 传真: (027) 6786 5715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