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动态 > 正文
学院动态
托马斯·波克维茨教授为我院师生做教育研究方法专题讲座
  • 来源:​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
  • 发表日期:2025-07-08
  • 阅读次数:
  • 作者:朱安琪 张礼华
  • 编辑:周文财



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讯(通讯员 朱安琪 张礼华)2025年6月26日15:00,全球知名教育学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托马斯·波克维茨(Thomas S.Popkewitz)教授在教育学院901会议室作题为“理论何以‘路径回溯’的方法来浪漫化档案的‘历史气息’:一项历史化考察——兼论智识实践及对智识实践的畏惧”(Historicizing How Theory Acts as“the Retrieval" in Methods Romancing the Archival “Smell” Or Some Thoughts on Intellectual Practices & Fears of Intellectual Practices)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教育史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李先军教授主持,我院程红艳教授、周小李教授及硕博研究生代表等30余人参加。


讲座伊始,波克维茨教授从知识社会学视角切入,深入剖析了“教育研究方法”的本质及其在知识建构中的作用。他指出,研究方法是一种深嵌于特定社会语境与推理风格中的理论性实践。随后,波克维茨教授围绕教育方法和理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研究的理论方法在教育知识生产中的深层作用,指出方法不仅是建构“事实”的理论框架,它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思路的形成与研究者主体性的塑造。他以教育史研究中的档案研究为例,运用历史化的方法,分析了档案的生产过程,解构了档案研究所宣称的客观中立性。波克维茨教授强调,教育研究应警惕将“方法”神化的倾向,他呼吁在特定历史与社会语境中对教育研究方法进行批判性理解,审视方法背后隐含的意识形态及其运作逻辑。


在交流互动环节,与会师生围绕教育研究方法与语境建构的关系、研究者主体性的形成等问题展开探讨,现场气氛热烈。


讲座最后,李先军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波克维茨教授通过对教育研究方法的深入剖析,强调了方法在知识建构中的主动性与规范性,提出研究应回到方法论与认识论的根基。他鼓励学院师生借此契机,进一步反思教育研究中的方法选择与理论立场,不断提升学术思辨能力,拓宽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本次讲座深化了我院师生对国际教育研究前沿动态和方法论的认识,拓宽了学术视野。今后,我院将持续推进国际交流,进一步打造更具全球视野、理论深度与批判精神的教育研究共同体。



图文记者:朱安琪 张礼华

网站编辑:周文财

审读人:雷江华 徐添喜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52号。电话: (027) 6786 8256 传真: (027) 6786 5715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