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动态 > 正文
学院动态
我院师生参加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
  • 来源: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
  • 发表日期:2025-09-24
  • 阅读次数:
  • 作者:程豪
  • 编辑:崔煜婕

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讯(通讯员 程豪)2025年9月19至21日,由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主办、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协办、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的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在安徽师范大学顺利召开。本次年会以“数智时代的教育理论创新与知识生产”为主题,来自全国10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和基础教育行业的500余名师生代表齐聚一堂,以教育基本理论为立场、视角和话语,共同探讨数智时代的教育理论创新与知识生产。



9月20日上午8:30,年会开幕式在芜湖海螺国际会议中心进行,由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涂艳国教授主持。他对此次会议的主办方、协办方和各位参会代表致以诚挚谢意,对此次会议成功举办表达了殷切期待和美好祝愿。



大会主旨报告共4个单元,14场专家报告。第四单元的主旨报告中,我院邹红军副教授“数智时代的‘伪欲望’与节制的教育”为题进行了分享。他认为,在技术与资本的深度“合谋”中,人的欲望变现为加速化、膨胀化、虚假化等危机。 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欲望危机,通过培养“节制”走出欲望困境是一种可能的教育学思路。



大会共设置11个平行论坛,包括4个研究生论坛和7个分论坛。在20日晚上举行的研究生论坛上,我院研究生于智、王一晴、陈子祎分别以“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教育-技术’关系的嬗变与重构”“师范生数智素养的生成语境、逻辑内涵与培育路径”“数智时代中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现实挑战与应对路径”为题进行了汇报。


在21日上午举行的分论坛上。我院程豪博士在分论坛二中以“程序·现场·结果:教育研究伦理的结构与行动”为题进行了分享交流。他认为,教育研究伦理是程序伦理、现场伦理和结果伦理交织的过程,是伦理审查者、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叙说着主体、伦理与教育的“修行”过程,“外在规制”与“内在良心”是驱动教育研究伦理可能有效运行的“黄金法则”。



分论坛四以“数智时代的学校教育”为主题,由我院田友谊教授主持,并以“教育强国进程中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困囿与疏解”为题进行了分享。他强调,我国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实践面临着受碍于学制连贯与跨学科整合、受限于资源分配与实践机会、受制于评价机制与教学方法、受困于主体协作与国际视野、受阻于师资结构与培训机制的多重困境。建立统筹机构与协调课程设置、平衡科教资源与加强实践环节、完善评价机制与改进教学模式、家校社三方协同共育等,是突破上述困境的可能有效路径。



在分论坛五中,我院罗祖兵教授担任主题为“数智赋能教育的理论与应用”的与谈人。他立足数智时代、教育强国建设以及教育学科发展的综合背景,从理论、实践与政策的反思与突破等视角出发,与来自陕西师范大学、长江师范学院、人民教育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的五位分享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和互动。



我校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吴河江博士后作了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主体地位辨析”的分享。他强调,在数智时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社会转型背景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主体地位不容被忽视。并且,在人机协同的共生耦合关系中,加强人类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主体地位中的有机关联与合作,是数智时代教育主体地位的突破与更新。



大会闭幕式前,各论坛代表向大会汇报了交流情况,系统总结了各论坛主题汇报、研讨内容参会者的观点和思考。本次论坛不仅是一场聚焦数智时代教育议题的深度研讨,更是推动教育领域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走向深入的重要起点:在技术深刻改变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审慎思考教育学原理研究者应如何自处?如何为数智时代做出原理性的贡献?又如何在对时代的体验中完成自我审视与使命坚守?这些追问或许需要不断回到人、回到教育现实、回到民族与历史的语境中,从教育和教育学之所以发生的原点再出发,面向未来持续发问、勇敢探索。


大会闭幕式上,主持人宣布第二十一届年会承办单位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至此,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圆满闭幕。会后,专场组织了“数智时代的教育学术写作与发表:教育理论刊物面对面”活动,就数智时代如何进行教育学术写作进行了指导与交流。



图文记者:程豪

网站编辑:崔煜婕

审读人:田友谊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52号。电话: (027) 6786 8256 传真: (027) 6786 5715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