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华中教 编辑:孙丹)2018年5月10日,《光明日报》第15版“理论·智库”罕见地以专版形式刊登《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这是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研究评价中心团队的成果又一次被《光明日报》刊载。近几年,《光明日报》频频刊登该研究团队的成果,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光明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之一,是由中宣部直接领导的大型、全国性的官方新闻媒体之一。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研究评价中心团队究竟有什么魔力?为何其研究成果会屡次受到《光明日报》的青睐?
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研究评价中心团队始终关注并研究中国教育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展现出强烈的时代意识与社会关怀。最新成果《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由研究团队的周洪宇、付卫东、付义朝、曾新共同完成,是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在中西部6省12县(区)120余所农村中小学实施情况的调研,该文肯定了计划取得的成效,中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该计划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初步成效,如建立乡村教师培养与补充的长效机制,实行差异化生活补助和教师周转房等措施,职称评定和教师培训向乡村学校倾斜,实施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同时,该计划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建立“以省为主”的乡村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严格乡村教师补充和退出机制、完善乡村教师编制管理制度等。目前,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调研已经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包括3篇国家领导人批示,《光明日报》等三大报纸刊载专版文章,《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4篇学术论文,并入选《光明日报》与南京大学合设的2017CTTI来源智库八大精品成果之一,最近研究团队成员还受到教育部教师工作司邀请面谈。
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评价中心团队成果丰硕且多样化。近年来,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研究评价中心主任周洪宇的牵头、主持与引领下,形成了一支以华中师大申国昌、付卫东、付义朝、刘来兵、王建梁、王帅、戴伟芬、陶力、肖登辉、付睿、邓凌雁、黄亚栋等,以及刘国卫、张建林、张炜、黄艳、刘大伟、操太圣、陈光春、于洋、方皛、郭伟等校外专家学者为核心成员的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研究评价中心团队。该团队是一支方向明确、目标清晰、研究有素、成果迭出、颇具影响的研究团队,拥有遍及全国东、西、南、北、中的强大合作联盟。该团队针对国家教育领域重大战略性问题,如教育智库建设、教育治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国教育指数等进行了持续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有份量的研究成果,形成的研究专报多次得到国家领导人的批示,研究成果在《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中国高等教育》《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相关成果得到众多主流媒体的报道转载。
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研究评价中心团队注重挖掘团队成员的特长,形成团队合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周洪宇教授是长期致力于研究教育领域重大战略性问题、建设教育智库的专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他2006年主导成立的长江教育研究院,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目前已成为全国知名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等机构的发布的智库研究报告,长江教育研究院均入选核心智库名单。随着影响力的日益扩大,光明日报多次刊登团队周洪宇、付卫东等关于智库建设的观点及建议。团队成员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如付卫东、付义朝擅长农村教育问题调查研究,申国昌、刘来兵专于教育政策、教育治理研究,王建梁、戴伟芬等长于国外教育智库及政策研究,张炜、黄艳等致力于中国教育指数的研制,刘大伟、操太圣等侧重于教育智库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陈光春重点研究学期教育政策,付睿则侧重于教育智库、全球教育治理研究,等等。
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研究评价中心团队注重为国家及相关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光明日报》2017年03月14日 05版“两会特刊”登载《中国特色新型智:为实现民族复兴凝智聚力》,文中周洪宇教授提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已迈入新阶段,智库应为深化改革提出务实管用的对策建议,多措并举推进智库出成果。2017年3月21日,光明日报《智库》周刊刊登周洪宇教授关于推进中国教育智库“五个转型”的观点,包括研究人员、研究内容、研究技术、成果应用、科研组织形式的转型。2017年 5月4日,新华社受权发布《关于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二天,光明日报即邀请周洪宇教授与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 一起讨论如何落实文件精神,实现社会智库健康发展发表观点。周洪宇在对话中提出当前社会智库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长研院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会智库如何确定自身的定位与角色,怎样实现应有的价值追求与社会担当。他认为有理想、有品格、有作为、有影响的社会智库,应以“全球视野、中国立场、专业能力、实践导向”为追求,以“民间立场、建设态度、专业精神”为原则,努力“与时代同行,为改革贡献”。他以长江教育研究院为例,指出其定位于“教育政策研究智库、教育产品研发基地、教育咨询评估中心”,每年3月初在北京举办“北京·长江教育论坛”,发布年度《中国教育政策建议书》、年度中国教育指数、年度十大教育关键词、年度《中国教育黄皮书》等,2016年组织编写出版《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研究丛书》(共14册),对国内重大教育政策决策产生了积极影响,多份教育政策建议得到领导批示。这说明,只要坚持导向,重机制创新,建自有品牌,走特色道路,就有望实现应有的价值追求与社会担当。他还提出共同打造具有“五化”特点的中国新型社会智库体系,包括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服务化、国际化。
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以周洪宇、付卫东、付义朝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对广东、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广西、江苏和上海等8个省(区、市)112家教育智库(教育政策研究机构,包括高校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评估院、民间教育智库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结构性访谈,对当前我国教育智库建设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梳理。2017年8月17日,《光明日报》刊登了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研究评价中心团队的成果《从“稳基础”向“强实力”跨越转变——基于全国8省(区、市)112家教育智库的调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此外,研究团队还着力打造合作联盟。近些年,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研究评价中心团队与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公司合作,如中国教育智库联盟、天津科技大学、广州大学、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研究院、江苏大学教育学院、云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院、、武汉工商学院、清华平方创想教育科技公司、一读EDU等,先后联合成立了北方教育智库、南方教育智库、华东教育智库、西南教育智库,充分整合不同合作伙伴的专长与区域优势,形成了一个辐射全国的研究联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组织开展全国性、大规模的理论及实证研究。
顺时而动,依势而为。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研究评价中心团队始终站在社会发展及变革的最前沿,保持强烈的时代意识和现实关怀,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秉持积极有为的价值取向,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发挥研究团队成员的特长及自主性,因而,其研究成果能被社会广泛认可,最终为促进国家进步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