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周霞 李玉梦 摄影:张萌 编辑:陈棋)2019年5月5日-12日,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伯明翰分校教育学院的David Rutkowski和Leslie Rutkowski教授受邀来我院开设了《国际大规模教育评价:项目与方法》的英文短期系列课程,此次短期课程由教育学院伍远岳副教授主持,来自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及其他院系、武汉市教科院的百余名硕博研究生、留学生和研究员参与了本次课程的学习。
5月6日下午3点,为期五天的系列课程在田家炳601教室正式启动,两位教授首先说明了本次课程的相应安排,接着介绍了国际大规模教育评价项目的由来及存在意义、IEA与OECD之间的区别及联系,并通过引导参与成员讨论了“IEA与OECD设置的教育评价目标是否契合学生的发展目标”、“为什么要将各国的教育现状做国际间比较”、“加入国际大规模教育评价项目对中国有无意义”等问题,使报告不断深入。最后,两位教授结合各国和各地区的文化、语言、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政策等因素,明确我们要合理看待各国教育发展水平的“可比性”问题。在5月7日的课程中,Leslie Rutkowski教授以PISA和TIMSS为例,介绍了国家大规模教育评价的取样方法及其优劣,David Rutkowski教授介绍了TIMSS、PIRLS、PISA等三个项目中背景性问卷所包含的内容及其主要用途。最后,两位教授讲解了矩阵抽样、项目反应理论、人口模型、拟真值等四种方法在国际大规模教育评价中的具体运用。
5月8日的学术报告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以“数据结果的分析”为主题,两位教授介绍了分析数据结果的方式、意义及存在的误区,分享了PISA、TIMSS、PIRLS的数据链接网站,丰富了此次课程的学术资源。在第二环节,两位教授则着重介绍了“计算机自适应测试”的内涵、操作程序、优缺点及项目设计等内容。5月9日的报告包括教授讲解、交流讨论两个环节,David Rutkowski教授分别介绍了评价管理的组织机构以及具体运作程序、PISA问卷设计中的表现水平,Leslie Rutkowski教授在白板上演示以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在课程中,同学们与两位教授深度交流,不时向教授提出自己的疑惑,教授一一解答。5月10日的报告中,两位教授以“R语言的运用”为主题,向参与者详细介绍了R语言软件的安装及基本的操作,并结合TIMSS数据,向大家示范了如何运用R语言进行国际大规模教育评价数据库的操作。
至此,为期五天的教育学院国际化高水平课程建设项目圆满结束,参与学习的师生纷纷表示此次活动让他们收获颇丰。此次课程内容丰富多样,让大家接触到国际前沿的研究热点,拓展了大家的学术视野;同时,两位教授的课程讲解清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进了大家的理解,也为大家提供了开展教育评价研究的相应数据库资源。报告结束后,两位教授与所有参与者合影留念,并对教育学院以及伍远岳教授表示感谢,希望以后能够加强双方学术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