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动态 > 正文
学院动态
丁钢教授做客教育学院第四十一期“博导论坛”
  • 来源:教育学院宣传中心
  • 发表日期:2019-11-19
  • 阅读次数:
  • 作者:冯露
  • 编辑:张莉

 

教育学院宣传中心讯(通讯员 冯露 编辑 张莉)20191116日晚上,教育学院第四十一期博导论坛在田家炳楼601室举行。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紫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评审专家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丁钢教授进行了题为另样的教育视角:基于行为经济学的思考的主题报告,本次学术活动由教育学院副院长申国昌教授和刘来兵副教授主持,教育学院教师与硕博研究生积极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丁钢教授申明此次报告主体新颖,网上关于该主题的研究微乎其微,此次的报告就是要打破常规的思路,主要从行为经济学这个别样的视角来看待教育问题,考察行为经济学对教育发展代来的启示。


首先丁钢教授对传统经济学做出如下解释:传统经济学是指以“经济人”为理论前提假设来研究人类社会各种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及其发展逻辑、规律的科学。“经济人”被视为传统经济学理论得以建立和完善的重要基石。他有两个内涵:一是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二是人都是有理性的,都精于计算,对自己的行为有明确的认识。因此可以得出“经济人”假设是个合乎理性的“理性人”假设,即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具有完全的理性,可以做出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为了解释这个理论丁钢老师还举出了众多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而行为经济学反对传统经济学,提出了一个不完全理性的观点。行为经济学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不都是完全理性的,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假设不完全会在实践生活中应用,因此需要建立一个非理性因素的经济学框架。这一观点来源于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提出的有限理性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与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阿莫斯·特沃斯基提出的前景理论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塞勒提出的心理账户三个理论。


有限理性的定义:有限理性是指介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间的在一定限制之下的有限理性,有限理性是为了抓住问题的本质而简化决策变量的条件下表现出来的理性行为,即“有意识的理性,但是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


前景理论的定义:前景理论强调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问题,人们做决定时不仅考虑最终结果,还考虑现状,决定损益的参考点,实质就是考虑经济活动的背景,并以现状为参照点来决定赢或者输。


心理账户的定义:心理账户是人们用来管理、描述和追踪自己各项经济活动开支的一个系统,研究心理账户是为了更好的描述、预测和解释人的决策和行为,以此来解释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的人的反常的活动。


在解释了行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后,丁钢教授还基于行为经济学讨论了相关的教育问题。1.基于前景理论关于学业减负行为的选择。2.基于心理账户理论关于教育政策行为的理解。

 

 

其次丁钢教授还讨论了其他相关理论与教育关系的理解,例如“禀赋效应”(当一个人拥有某项物品或资产的时候,对它的价值评估要大于未拥有它的时候,即与你即将拥有的那些东西相比,你更看重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塞勒解释为这是由于当人拥有过,会更害怕失去,即“损失厌恶”)、“社会偏好”(人们除了关注自己的物质利益外,还关注其他社会福利、社会成员之间公平分配及公平动机的偏好,例如企业虽然会在成本上升时加价,但当需求增加时,企业或会考虑到客户观感避免加价)和“助推理论”(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决定,以达到预期目的)1.如何看待中产阶级的教育焦虑?2.在择校问题上采取优质优价还是优质评价?3.给低收入家庭的高中生增加大学入学名额还是定期发送列出大学的入学要求?在讲解过程中丁钢教授不断引用现实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的例子以简化问题,增加可理解性。


最后丁钢教授强调人是有限理性的,有差异的,而我们当前的教育恰恰就是对差异性的不够重视,因此教育要克服“理性人”的前提,改革标准化的教育系统!同时丁钢教授还推荐了相关参考书籍与影片:BBC影片——《亲历大师》、张五常——《卖桔者言》、托德·罗斯——《平均的终结:如何在崇尚标准化的世界中胜出》。

 


报告结束后针对参会研究生的问题丁钢教授作了精彩回答:“教育政策中的量化不一定是最客观的,量化分为基础数据和研究数据两类,其实基础数据在国际上是被公认不能做研究的,因为基础数据是没有问题意识的,例如问卷调查是一定带有主观意识的,包含你想追踪的问题,不存在纯客观的数据,因此更没有理由去反对质性的研究,在美国每年由国家教育数据中心花费高额资金收集大量的数据,但同时还有一套机制,那就是专家每年根据专题深入的分析数据,这两方面合作一同矫正政策。其实做研究最重要的是在方法上我们一定要有正确的态度,量化是实证,实验是实证,质性也是实证,田野也是实证,叙事也是实证,实证可能更为符合作为人文学科的教育学的特征,在教育政策中不应该放弃对于价值和人文精神的追求,因为政策最终的关怀是人的精神和价值的发展,这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刘来兵副教授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丁钢教授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出发为我们教育发展提出了非常多的有益参考,高度赞扬丁钢教授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对丁钢教授的学识深感敬佩,本次主题报告也给了教育学院的师生很多的启示,再次感谢丁钢教授带来的学术盛宴!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52号。电话: (027) 6786 8256 传真: (027) 6786 5715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