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动态 > 正文
学院动态
【学校报道丨华大在线】湖北省“阳光就创”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活动在校举行
  • 来源:华大在线
  • 发表日期:2021-12-02
  • 阅读次数:
  • 作者:洪弋乔 王丽婧
  • 编辑:段君陶

华大在线讯(记者 洪弋乔 见习记者 王丽婧)在“一二三”世界残疾人日到来之际,为推动残疾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12月2日,湖北省“阳光就创”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活动启动仪式暨专场招聘会在我校举行。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尔肯江·吐拉洪,湖北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夏亚灵,校党委书记赵凌云,武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先贵,副校长夏立新、校党委副书记陈迪明以及省委办公厅、团省委、省残联、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和我校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启动仪式。湖北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家伟主持启动仪式。

 

 

尔肯江·吐拉洪宣布活动启动

 

湖北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家伟主持启动仪式

 

 

夏亚灵指出,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十三五”以来,湖北省残疾人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创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阳光就创”活动将通过“五个一”,即建立一个全省残疾人大学生信息库、选出一批残疾人大学生励志典型、搭建一批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培育一批大学生志愿助残社团和组织一批残疾人大学生招聘活动,广泛链接社会资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多措并举,为残疾人大学生提供全周期、全方位、个性化就业创业服务,弘扬自强不息精神,培养就业创业能力。全省各级残联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当好党委政府惠残为民的政策宣讲员、残疾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员和用人单位的安残服务员,努力把“阳光就创”活动打造成有效促进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品牌服务项目,助力湖北省“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陈迪明宣读《倡议书》。《倡议书》向社会各界发出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倡议: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残疾人大学生就业问题,优化资源配置,对残疾人大学生给予优先扶持;高校要全面推进高等融合教育,改革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推动残疾人大学生社会融合;用人单位要消除对残疾人的偏见和歧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残疾人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和广阔舞台;全社会要秉持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理解接纳残疾人群体,倡导无障碍环境;广大残疾人大学生要发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和就业技能,实现较高质量的就业目标。

 

启动仪式现场

 

 

启动仪式中,残疾人大学生及毕业生代表讲述了他们的故事。“科研强国有我”是袁鑫的目标。作为武汉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生,靠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袁鑫勤学苦读,从本科到博士七年间,靠单手敲代码获奖30多项,其中不乏含金量颇高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乡村振兴有我”是吴辉的呼声。大学毕业以后,他几经周折,创建了咸丰县残疾人创业园和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基地,为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及系统培训。目前,该基地累计完成各类残疾人服务近1000人次,系统孵化培训近3000人次,扶持100名残疾人创业,带动和安置残疾人就业400余人,成为中国残联授牌的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

 

 

“基层治理有我”是杜诚诚的行动。在社区工作之余,她志愿为盲人讲解电影80余部,300多场,写下百万解说词;疫情防控期间,她白天积极投身于统计数据、分配物资等服务工作,夜晚则化身为“心灵天使”,为市民免费提供心理咨询,在街道社区“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她和同事们一起,对残疾人群体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进行探索。

 

团省委副书记方清忠,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金元,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张利敏为2021级高校残疾人新生代表发放助学金

 

夏亚灵、赵凌云、省委办公厅二级巡视员廖学锋为首批“湖北省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创业实习基地”授牌

 

 

启动仪式后,尔肯江·吐拉洪一行参观了湖北省“阳光就创”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活动专场招聘会的线上线下活动现场,与参加此次招聘会的93家用人单位代表、残疾人大学生代表及我校志愿者代表进行了亲切交流,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

 

本次活动由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湖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湖北省教育厅和共青团湖北省委员会主办,由我校承办,我校融合教育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湖北省人力资源中心和智联招聘直播平台协办。

 

 

原文链接:http://news.ccnu.edu.cn/info/1003/37526.htm

记者 洪弋乔

见习记者 王丽婧

编辑 郝日虹

网站编辑 段君陶

审读人 李玲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52号。电话: (027) 6786 8256 传真: (027) 6786 5715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