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讯(通讯员 赵恒健 胡家嘉 赵阳)4月1日,教育学院“教育学人开讲啦”第三讲在科学会堂一楼报告厅举行,教育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坤庆作题为《跨越二重世界的人生与教育》的学术报告,教育学院师生400余人现场聆听报告,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黄玉新主持。
王坤庆教授的报告以康德哲学的“二重世界”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康德的哲学观念,破解题中之义,深入浅出地解读了现象世界(物质世界)与理念世界(精神世界)的动态关系,并通过对康德的主要著作、哲学范畴、思想贡献等进行解析,强调相比于对物质世界的追求,精神世界更是人生和教育应该追求崇高目标,作为受过教育的人,要不断实现由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跨越。
王坤庆教授将自由视为崇高的境界、完备的状态。他结合卢梭、马克思、裴多菲等人的相关观点,说明自由的真正实现是个体自身的解放,也是全人类的解放。他指出,人的自由贯穿于物质和精神的二重世界,人要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沿着自由的向度奔向自身发展的更高层次和境界。
“精神成人”是王坤庆教授报告的基本观点。他为与会同学呈现了古今多位思想家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总结出“人成为人的根本在于精神世界”的道理。对于精神的基本涵义,王坤庆教授从“spirit、soul、mental、mind”的单词词义对比入手,以点破面地解释了精神的本质属性。他谈到:“所谓精神,归根结底只能是人的精神,是一种与物质世界或者现象世界相对应的理念世界或者彼岸世界。”
为了加深与会同学对于“二重世界”的理解,王坤庆教授还融入生活实例,将报告做得既不失学术理性,又贴近学生感受。他灵活运用网络上“一半烟火,一半书香”的帖子,说明生活空间的广阔与幽深;讲述了一位农村青年向著名出版家范用先生写信求购书籍的故事,强调读书作为一种向精神世界跨越的手段的重要性。
报告尾声,王坤庆教授将话题引到教育,阐述其对于个体实现境界跨越的重大意义。他引述列宁、耶格尔等哲学家的观点,从博雅知识、充沛情感、自律道德、独立人格、审美境界等维度剖析教育内容和方法,并结合对当下功利主义教育观盛行的现实,进行有针对性反思和批判。他认为,功利主义教育观念的存在尽管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停留和止步于此,则是教育观念的浅薄和庸俗,理想状态下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朝向精神世界的跨越与建构。
报告结束后,王坤庆教授对于现场同学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回答,就报告中重点内容做重申强调。他希望在座同学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将人生目标树立在精神世界,有价值、有理想、有追求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悟出教育与人生的真谛:立足现实,达成理想;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文字记者:赵恒健 胡家嘉 赵阳
摄影记者 网站编辑:张萌
审读人:黄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