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讯(通讯员 彭秦 宫慧娜 聂洁平) 11月26日,新时代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研讨会在校举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西南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主题,对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路径、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程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特殊教育处处长黄伟、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袁雪梅、我校党委书记赵凌云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雷万鹏院长主持。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万余人次参会交流。
赵凌云书记在致辞中指出,2022年,我校教育学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特殊教育专业获评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是全体华师人的责任担当。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应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勇担特教使命,汇聚教育强国的合力;进一步整合育人资源,突出师范特色,挖掘人才培养的潜力;进一步聚焦热点难点,强化问题导向,提升精准服务的效力。学校将依托一流学科建设,与全国特殊教育同仁携手共进,聚焦特殊教育关键领域和重点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
袁雪梅副理事长表示,本次会议对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高质量融合教育发展,助力社会与文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特殊教育事业任重业艰,湖北省残联将进一步加大对华中师范大学融合教育学院的支持力度,加强与华中师范大学的合作和协同,共同致力于维护残疾人的教育公平与正义,致力于提高特殊儿童的生存和生活能力,增进民生福祉,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助力残疾人成为社会与文明的同行者。
黄伟处长谈到,党的二十大提出“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方向,也对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普及水平,着力保障特殊学生有学上,为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奠定根本基础;大力提高保障举措,着力支撑特殊学生上得起学,为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提供基本支撑;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着力促进特殊学生上得好学,实现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核心目标;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建设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第一资源。高校是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希望能够将特殊教育普惠政策的实施对象、方式方法、效果评价等形成具体方案,为中国式特殊教育现代化扛起责任、整合资源、贡献智慧。
程凯副理事长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等明确要求,深刻阐释了特殊教育应有的普惠性质,确立了政府应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主体责任,为新征程中我国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指明了方向。近期,中残联制定印发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部署的实施方案》,其中就“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强师是根本。华中师范大学与湖北省残联合作共建融合教育学院,并设立全国第一个融合教育本科专业,这是残疾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的实践创新,开辟了我国残疾人教育的新领域。期待华中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和融合教育学院更快更好地发展,持续推动特殊教育学科发展,为残疾人接受高质量教育做出更大贡献。
开幕式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分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顾定倩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贺荟中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昝飞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刘全礼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邓猛教授、西南大学赵斌教授以及我院雷江华教授等专家围绕本次研讨会主题依次作主旨报告。
顾定倩教授围绕“对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中若干关系的思考”作主旨报告,顾教授指出:普惠是“办好特殊教育”的工作方针,也是“办好”的实现程度与阶段性目标,并据此深刻阐释了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中的若干对关系。顾教授强调,需继续扩大特殊教育数量和提升特殊教育质量,继续破解特殊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坚持完善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相互支撑”的特殊教育体系,将特教的普惠政策与残疾人普惠政策相衔接,加大专项投入,坚持特教特办,创新应用型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特殊教育研究者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从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的角度,对新时代中国特殊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和阐释,形成中国的话语体系,向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介绍中国经验、中国智慧!
贺荟中教授围绕“新时代背景下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内涵、路径与目标”进行报告,从新时代背景下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内涵、路径与目标出发指出,特殊教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广泛的、高质量的服务系统,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在横向上应惠及每一个有特殊需要的人,在纵向上应贯穿学前—义务—高中—高等教育全学段。未来首先要健全特殊教育体系,明晰特殊教育发展制约因素,精准施策,分类推进,促进城乡特殊教育事业平衡发展,保证各地各类特殊需要群体“有学上”。以此为基础,推动特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信息化发展,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尤其是加强高质量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课程教材体系等,让每一个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青少年青年能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
昝飞教授围绕“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发言,她指出特殊教育人才的高质量培养,是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实现特殊教育办学质量真正提升的根本,是全面实现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促进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的高质量培养,高校应以《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特殊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为首要依据,确定特殊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师范生师德规范、教育情怀的培养,使其全面应对特殊教育的多样性、复杂性与发展性。昝教授分享了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并表示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将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培养高质量的特殊教育专业人才,落实二十大关于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精神中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单位的责任!
刘全礼教授的报告主题为“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应然路径”。刘教授指出,新时代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应然路径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扎根“文化”底色的健康发展,这是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最重要的土壤。第二,健全有力良法的保证,这确立了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成功的共享规则。第三,保证基本公平正义的实现,这为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最后,刘全礼教授总结强调,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归根到底是每一个特教人的使命,需要每一个特教人的倾力付出!
邓猛教授的报告主题为“特殊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强调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旗帜,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基于中外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困境,邓教授强调,新时代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专业化结构具有以下三点特征:一是工作范围广泛,跨越专业实践、行政管理社会活动三个基本维度;二是专业角色多重,身兼情怀的理想主义者、积极的人道主义者、科学的特殊教育管理者、活跃的社会活动者、精细的特殊教育专业践行者、融合教育推动者等多元角色;三是领导力类型多样,拥有道德领导力、价值领导力、课程与教学领导力、信息化领导力、融合领导力、社会倡导力等学校管理能力与特殊教育专业素养。未来在此基础上,还需不断创新与突破,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专业化建设,坚持教育者办学,助力新时代特殊教育普惠发展!
赵斌教授作了题为“落实特殊儿童多元教育安置模式,全面推进融合教育”的报告,指出特殊儿童多元教育安置模式体现了从空间—活动—教学—心理融合递进式安置,涉及医院或养护机构、家庭辅导、特殊教育学校住宿与走读、全天特殊班级、特殊班加部分时间普通班、普通班加资源教师、普通班加巡回辅导、普通班加教育助手,普通班加很少的特殊教育服务、教学融合等多种形式。全面落实多元教育安置,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必须消除“融合教育主要是随班就读、特殊班”的误解,深化特殊教育学校依然是我国特殊儿童多元教育安置的重要形式之一的基础认识,降低送教上门的比例。特教学校尤其要做好转型和职能提升,坚决落实各学段特殊儿童的多元教育安置,促进和巩固特教普惠发展!
雷江华教授作了题为“融合教育的师资培养:实践经验与理论思考”的报告,从课程教学、实习项目、任职资格三方面总结了国际上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的经验,并从课程渗透、实践养成、专业建设维度进一步阐释了国内探索实践路径与成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有关国家标准引领的师资培养、资格认证导向的师资培养、一流学科建设的师资培养,以及满足实践需求的师资培养等理论思考。雷教授表示,融合教育是所有人的事业,未来应力促每个人都学习一定融合教育知识,实现特融普合、社会融合。
本次研讨会由华中师范大学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承办,湖北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协办。大会设有“特殊教育发展研究”“特殊儿童教育康复研究”“特殊教育教学研究”“融合教育教学研究”四个分论坛,对新时代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路径的探讨具有前瞻性和开拓性,问题导向性突出,发挥了强有力的议题引领作用,对特殊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深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有助于为深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建立健全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为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与保障。
图文编辑:彭秦 宫慧娜 聂洁平
网站编辑:赵梓名
审读人:雷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