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概况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历史悠久、学源绵长,百年薪火相传,涌现出一大批德高望重、享有盛誉的学者名师,韦卓民、陈时、潘梓年、严士佳、杨东莼、王亚南、王道俊、杨葆焜、肖宗六、旷习模等知名学者或从教或求学于此。
近年来教育学科发展欣欣向荣,蒸蒸日上。2022年教育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行列,第五轮学科评估再创佳绩。立足百年学科发展深厚的历史底蕴,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秉持一体两翼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四个平台,聚焦五大领域,以高质量成果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教育学科;开放发展,深度推进教育国际化,不断扩大学科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
二、百年学院,实力不凡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前身可追溯到中华大学于1922年设立的教育哲学系及华中大学于1924年成立的教育学系。1952年,华中大学、中华大学、国立湖北教育学院、中原大学等院校教育系合并成立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系,1993年成立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5年由原教育科学学院的教育系、教育科学研究所与教育部中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湖北省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华中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和教育评估中心等单位组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91人,专职教师74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33人;68人拥有博士学位,占教师总数的92%以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人,教育部首届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楚天学子计划4人;近几年从美国、澳大利亚、丹麦、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引进了10多位优秀博士和博士后,学院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800余人,硕士研究生800余人,博士研究生300余人。
学院设有三系五所三院,分别为教育学系、学前教育系、特殊教育系,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育史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教师教育研究所,融合教育学院、早期教育学院、家庭教育学院。成立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研究、公共教育学、融合教育等3个教研室;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学校德育研究中心、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等3个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程研究中心、中小学发展研究中心、学前教育研究中心、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文化教育经典研究中心、中国生态文明教育研究中心、早期教育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管理研究中心、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心等多个校级研究中心。拥有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特殊教育实验室、融合教育实验室、学前综合艺术教育实验室、早期教育实验教学中心、资料室等教学科研场馆。主办《教育研究与实验》和《教育与经济》两种全国中文教育类核心期刊。
三、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有哪些特色与优势?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求真务实”的办院宗旨,秉承“传道授业,明志笃行”的院训,发扬“立德求真,和合创新”的学院精神,形成了从本科生到博士生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硕士和博士人才培养涵盖了教育学所有二级学科。
教育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公共教育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老一辈学者王道俊和郭文安先生在全国较早倡导和开展主体教育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带领了一批中青年学人的成长。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教育学系形成了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德育原理等成熟的研究方向:
教育基本理论,聚焦于主体教育、自由教育、创造教育、知识教育、教育评价、学校变革等主题。学术带头人涂艳国教授,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领域有较大影响;教育哲学,聚焦于价值教育、精神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教育学史等主题。学术带头人王坤庆教授,在教育哲学研究领域享有盛誉;德育原理,聚焦于制度德育、公民与道德教育、班主任专业化、教师专业伦理、少儿组织与思想教育等主题。学术带头人杜时忠教授,是全国知名的德育理论专家。
四、同学们将如何学习?人才如何培养?
教育学专业致力于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教育信仰和教育情怀,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和跨学科知识、持续的教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宽阔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信息素养,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为中小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等培养从事教学、研究和管理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人才。
学院为学生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必修课、核心课、选修课)、专业主干课程和个性发展课程(专业学术型选修课、交叉复合型选修课),同时开设实践教育课程(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等)全方位,多角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育学主要课程】
教育概论、课程论、教学论、德育论、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基础、教育统计与测量、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研究、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法学、比较教育学、量化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学、学前教育原理、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等。
五、学习本专业有什么要求?如何录取?
教育学专业从以下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要求:
1.师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2.教育情怀: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树立人人成才观念,尊重学生人格,培育学生自信心,富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3.专业知识: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必要方法。了解本专业相关的跨学科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4.实践能力: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5.综合育人: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掌握育人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全程育人、全方位意识。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
6.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专业发展核心内容和发展阶段路径,能够结合就业愿景制订自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具有自我管理能力。
7.交流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积极开展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
8.反思研究: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养成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反思分析问题的习惯。掌握教育实践研究的方法和指导学生科研的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9.信息素养:掌握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的方法技能,具有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的初步经验。
10.国际视野: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了解国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进行教育教学和研究。
六、学习本专业,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景如何?
【教育学专业就业及升学前景】
本专业就业去向主要为中小学、教育科研单位、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部分毕业生在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本专业毕业生保送和考取研究生的比率近五年一直保持在50%以上。
【优秀毕业生】
周嘉腾:2019级教育学专业本科生,获得华中师范大学2022年“校长奖”荣誉,已保研至北京师范大学。躬身笔耕,致力学术,主持/参与挑战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等10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CSSCI/北大核心来源期刊2篇。曾任教育学院团委学生会学科部部长、教育学院辩论队教练。获得湖北省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大赛一等奖、湖北省第三十六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等30余项荣誉称号。
经湛:中共预备党员,2018级教育学1802班本科生,连续三年获“校三好学生”,曾获校学习积极分子、校学生活动积极分子、校优秀共青团员、校优秀共青团干部等称号,曾获国家奖学金、博雅金桂奖学金等荣誉,已保研至浙江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多次参与科研项目,曾参加挑战杯项目、院级科研项目等,获得湖北省挑战杯特等奖,发表CSSCI来源期刊文《后疫情时代的高等教育技术转向:实践反思与未来图景——<2021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要点分析》。
七、院长寄语
欢迎有志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对教育有情怀、希望通过学习教育学专业获得更多发展潜力的老师、同学进入我们美丽的教育学院。作为有百年积淀的教育学院,我们将用百年传承历史、深厚学术底蕴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负责,这是我们的承诺,也是我们的本职所在!
(点击查看原始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