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讯(通讯员 赵欢 韩雪童)2023年11月25日17:30,由我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主办的课程与教学研究热点座谈会在教育学院601学术报告厅举行。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和山东师范大学徐继存教授受邀参加,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陈佑清教授、郭元祥教授、罗祖兵教授、毛齐明教授、罗儒国老师和伍远岳老师等老师参加,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全体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其它专业的部分研究生参加。座谈会由陈佑清教授主持。
首先,陈佑清教授对郭华教授和徐继存教授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两位专家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方向、学术贡献进行了简要介绍。而后,同学们就2022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知识结构化”“大观念教学”“跨学科主题教学”以及“如何学好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等问题向两位教授提问。
郭华教授在回应中指出,一方面,本次颁布的“新课标”从课程评价层面,突出了“学业质量”。学业质量是考察学生在真实的复杂情境中解决结构不良问题时的处事能力,重在考察学生将知识吸收转化为素养后的综合能力表现,亦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但是,教的质量并不能直接与学的效果划等号,优秀的“教”一定是着眼并服务于学生的“学”,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的发展真正落地。另一方面,本次颁布的“新课标”从课程组织层面,强调了“知识结构化”。“知识结构化”主要表现为“大概念”‘大观念’“大单元”“跨学科主题教学”等。所谓“大”,并不是强求量的宏大而是侧重质的核心,寻求学科中最核心、最基础、最关键的原理,架构起学科的基本骨架,让学生不再只是学习散点状的知识碎片,而是学习精华的知识框架,并由此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最后,郭教授指出研究生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把“要我做”的外驱力转变为“我要做”的内驱力,才能做出好的研究。
徐继存教授就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学习为硕博研究生提出建议:做研究的前提是要对研究的学科、研究的领域和研究的问题充满热情,这就需要有“学科感”。“学科感”首先是指学科的历史感,研究生要了解学科的发展历史,知晓关键问题、代表人物及其核心观念。第二,“学科感”还包括学科的现实感,研究生还需了解本学科现今关注的前沿热点和现实问题,具备实践感知力。第三,“学科感”亦包含学科的认识论,研究生要发现自己的研究兴趣,并在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深耕细作,避免盲目从众而丧失自己的学术追求。
郭元祥教授结合“深度教学”对 “大观念教学”进行了回应:大观念是指学科知识背后所承载的学科思想观、学科世界观和学科价值观。由于好的观念会治愈孩子的一生,坏的观念则需要孩子的一生去治愈,因此教师的重要任务是指引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洞悉学科知识背后传递的思想观念,建立起知识与人、知识与世界、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联。
最后,陈佑清教授对两位教授的分享与指导表示感谢,并希望同学们多与两位专家互动,多向他们学习。20:30左右,座谈会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座谈会拉近了与专家的距离、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维,对专业学习非常有益。
图片记者:赵欢
文字记者:韩雪童
网站编辑:赵梓名
审读人:雷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