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讯(通讯员 王佳熠 李海燕)教育实习,是未来教师们的一次淬炼与成长。2024年3月份,华中师范大学融合教育专业2021级本科生奔赴北京、深圳、中山、厦门、宁波、武汉6个城市共7个实习点开展教育实习。时至今日,实习的时光已经过去大半,实习教师们在不同的学校收获了不同的实践体验,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挑战、成就与感动。
北京市海淀区特殊教育中心:从迷茫摸索到得心应手
前往北京实习的10位同学被平均分为两组,在实习阶段交替学习资源中心与普通学校的融合相关工作。3月底,全体同学接受特教中心培训后,自4月起分头实习。
下校组同学被派往海淀区不同的普通学校实习。初来乍到,面对全新的教学地点、教学节奏、同事领导、学生群体,实习生们第一大挑战便是如何快速融入全新的环境。从最开始的手足无措,到主动与经验丰富的在校教师们交流、寻找自己节奏,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尝试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不断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演绎性。
“我觉得下校实习是特别宝贵检测自己所学理论是否能够有效实践的机会。当我看到自己在课上学习资源教师的建设与管理、积极行为支持、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等知识在一线落地时,心情是非常激动,感觉自己学的知识都活过来了。”一位融合教育2021级本科实习生如是说。
理想与现实之间——课程设计
融合教育2103魏文聪
在中心我们每周都会给小朋友上课,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印象比较深的案例,来反思我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课程设计。
小太阳是我们接触一年级一个孤独症的学生,他只愿意与妈妈和康复机构的老师说话。但是在我的课上,他居然愿意开口说话了。
现在想起仍记忆犹新。我叫他只扣两个扣子,但他却把所有的扣子都扣完了。我制止他后,他却把我的手大力推开,于是我就静静地等他把扣子全部扣完之后说:“刚刚老师不让你做什么?”他非常困惑,发出了一个字正腔圆的“啊?”。课后复盘我的课程设计,发现我过度纠结于和他对话的内容,经过反思明白好的课程设计要让学生沉浸在其中,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在与他的需求、兴趣点相吻合的情境之下,改变环境与教学环节,刺激他的语言系统,自然就会得以发展,并不需要我们人为刻意地去诱发。
这个案例其实最终指向的就是“课程设计必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其实这个理论我们在课上经常强调,也反复在我们的作业里面呈现,但是究竟要怎么做才是真正符合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发展规律?其实更多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总结。
深圳市南山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在实习中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2024年3月14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融合教育专业2021级本科生蒋昕彤、刘顺平、张子诺、胡鹤颜赴深圳市南山区龙苑学校展开为期十周的教育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他们认真接送学生、深入跟班学习,仔细观察和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积极参与备课、磨课、研讨,与指导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交流探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4月22日,指导教师韩晨老师专程赶赴深圳,与实习小组进行了深入的座谈沟通,认真倾听学生们的实习经历和感悟,给予了宝贵的指导和建议,进一步促进了学生们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
融合教育2103刘顺平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我在龙苑学校的实习之旅也已走过了一半。从最初踏入这个充满希望的园地时那份紧张与不安,到如今能够自信地站在孩子们面前,我的心灵历经了无数的挑战与成长。
实习刚开始的时候,其实是很不适应,因为理论和实际还是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特殊学生的特殊性也并非教科书上那些文字能够囊括的,她们的进步基本见不到,尤其是特殊学生出现较严重的行为问题时,我都不禁在反问自己,我真的能够教好这些学生吗?
但随着实习的深入,在与孩子们的每一次互动中,我都能感受到他们身上蕴藏的无限可能。每天陪伴一位情绪障碍的小女孩,看着她从最初的抢夺东西和喊叫,到现在有时候能够在教师的提醒下礼貌地用语言表达她的需求,这一切的变化都让我深受触动。
在龙苑学校的每一天,我都在学习和吸收宝贵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技巧。特殊教育让我认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哪怕他们的障碍类型一样,但是也存在着他们的独特性。我们需要用心去发现他们的独特光芒。我也逐渐明白,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特教老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充满包容和爱心。
融合教育2103蒋欣彤
在这段实习期间,我深刻领悟到了特殊教育的复杂性与挑战性。
首先,在班级管理方面,我学会了如何平衡慈爱与权威,即要做关爱学生的“益友”,也要做言出必行、奖惩有序的“严师”。同时我也意识到,班级管理不仅仅是制定规则,更要倾听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家长的需求,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其次,在教育教学方面,我逐渐克服了紧张心理,掌握了备课流程和教学技巧。通过走上讲台,我学会了如何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特殊教育教学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心,我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需求,因此我会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最后,在教科研方面,我被我们班主任在内的很多一线教师所感染,学会了带着发现问题的眼光观察学生;认识到教育教学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探索适合特殊教育的最佳实践。我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与一线教师交流经验,共同探讨解决教学中的难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总的来说,这段实习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我深刻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需要多方面的素质。我会继续保持初心,不断反思和成长,为特殊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宁波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学校:笃行致远·孜孜以求
我们在宁波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学校的实习已经一月有余,成为“准教师”也已一月有余。对于我们来说,这是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走入一线教学环境,是我们真正成为一名教师的始发站。
在实习的前半阶段,我们除了在特殊学校听课外,还前往特校对口合作的幼儿园、职高观摩融合教育实践情况,为对口小学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忙碌但充实开展着实习工作。
(实习生在特殊学校与对口幼儿园的合影)
感想1:融爱汇智,在合作中谋共赢
融合教育2103傅欣宜
实习的第一阶段,我在培智职中部跟指导老师教授语文。“学校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课标,一切都需要任课老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准备”,指导老师的第一句话就让我的备课手足无措,在反复琢磨普校教材与特殊学生之间的联结后,经过老师的指导和两次大体量的修改,我在紧张与期待中完成了我在特殊学校的第一节新授课。
实习的第二阶段我们奔赴特校对接的融合幼儿园,在实践中感受特殊幼儿在园日常的每一天,感受真正的融合教育。在全日制跟班实习后,我逐渐摸清楚特殊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特点。“他是坏的,我不和他玩”“走开”“别动我东西”经常接收到同学的负面反馈,因此我每天的重点任务就是维系特殊幼儿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不可否认,幼儿园的日常是繁琐的,从集体课到区域游戏,从午餐到午睡,不断地产生新的情况,出现新的行为,有时会让我感到无法应对;此时我会与小组成员交流、向主班老师求教,从而制定出一套较为完整的且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不论是哪个阶段,我都在与教师、组员的交流中获得了进步与成长,相信我们的努力也会对学生的发展有所裨益,通过合作实现多方共赢。
(实习生与幼儿共读绘本)
感想2:见贤思齐,品融爱之风
融合教育2103张梦
第一天进班级时,我还处于茫然的状态中,好在班主任对学生强调了我作为一个老师的身份,无形中消解了我身份转换的不适应和不自然,使我能够以教师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实习初期,听课是帮助我们了解学情的方式之一。通过听不同教师的课堂,了解不同的上课风格和教授方式,我从中找到了更适合我的教学风格,学到了教学组织和班级管理的技巧。
在培智中职年级的这五周里,我深刻体会到了课堂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除了上课的内容要基于学生经验,教师更要兼备知识传授之能力与心系学生之品德,既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更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大到职业规划,小到吃穿住行,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指路明灯。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师范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的实践,实习使我们在一线课堂中不断夯实教学基本技能、获得自我成长和提升。
(特校学生参加校园好声音比赛)
(实习生与幼儿交谈)
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团队合作与专业协调:实践中的跨学科教学
融合教育2103 张黄斐 林金燕 赵振盈 朱浩东
在实习期间,我们深入一线教学,感受到与特殊学生亲密接触的独特体验。在特校,我们跟班辅助,进入到听障高中部、培智高中部和康复部(孤独症)小学部、初中部班级。在普校,我们分别参与了不同小学的资源教室课程,体验了各自独特的融合教育风格。
感想1:个性化教育探索——学生需求分析与教学方法应用
本周我们开始编写教案并上课。我们发现了学生的一些规律,深入了解到他们的差异和共性,并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例如,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会躲避,喜欢听“宝宝巴士”来分散注意力。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在课间播放“宝宝巴士”来稳定学生情绪。对于逃避任务的学生,我们应选择性无视或制止,同时在学生能接受的程度内督促完成任务。部分学生表达流畅度高但发音不清,我们应多喊学生回答问题并纠正发音,有的学生在炎热天气下情绪不稳定,我们学习了安抚学生的方法,也更加亲近他们。此外,我们听了老师的课,尤其在点评环节获益颇丰。我们还了解职业评估,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最后,我们参加了图书馆的讲座,进一步了解了孤独症,对我们的实践有了启发。通过观察和了解学生,我们发现了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并从一线教师那里学到了实用的教学方法和应对策略。尽管挑战重重,但我们通过与指导老师和同行交流,逐渐引入融合教育的实践,收获颇丰。
感想2:团队合作与专业协调——实践中的跨学科教学
我们力争在教学方面不断进步。目前我们不仅在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的资源教室授课,还积极参与了新课程的开发。
在第二周,跟随学校接待来自深圳的交流团队时,实习生们深入了解两校的办学特色,对融合教育和特殊教育有了更多思考。首先,部分实习生进行了个案观察,并与资源教师及学生家长进行了沟通,加深了对学生情况的理解;其次,实习生们参加了有关社会性教育和孤独症教学的培训讲座,受益匪浅。另外部分实习生进行了首次家访,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建议,促进了家校合作。
评估资源教室是了解教育实践有效性的重要步骤。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跟随厦门市资源教室评估团队,深入各校资源教室全面了解资源教室的运作情况。评估结果将为改进资源教室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学到了更多团队合作的方法,收获颇丰。
厦门市海沧区晨昕学校: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融合教育2103李海燕、沈思远、倪睿彤、吴文琦、赵阳、王林
2024年3月14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融合教育专业2021级本科生李海燕、沈思远、倪睿彤、吴文琦、赵阳、王林赴厦门市海沧区晨昕学校进行了两周的授课与跟班。之后前往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以及厦门市海沧区北附学校开展资源教室的相关工作。4月26日,指导教师徐添喜老师与实习小组的所有成员在外附学校进行交流,解答同学们的疑惑,并提出了一些期望和指导,同学们受益良多。以下是同学们的实习感想。
感想1:教学做合一,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关怀。
实习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实习,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特殊教育领域,还可以提高教学能力和增强对特殊学生的教育关怀。实习老师带着学生们复习《生活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寻找春天》的知识,帮助学生回顾第一节课学习的字和词,用个别化教学策略进行课堂教学。
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教,这是生活教育的具体做法,也是他在教学当中的行事准则。教学做合一,让他在课堂中可以观察到学生的不足和需求。善于在实习过程中运用学过的教育理论,以温和的语气和满是鼓励的话语,让他的课堂当中处处是关怀,学生更容易记住知识,课堂更加充实,充满活力。
“生活即教育”,在生活当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可以成为教育的案例。“詹老师和我说,生活语文就是在生活当中的语文,需要在生活场景中去教学。”在实习中,实习生除了上课外,还需要了解正副班主任的工作。其中就包括陪同学生到食堂吃饭,在食堂旁边就可以看到一大片草地。“同学们来看看我们学校里面的青草都长出来了,花都开了,是不是春天到了。”在恰当的时间,偶然的发现中,他也会将课本中的内容带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去。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学堂,用生活中的发现促使学生进步是实习生需要践行“教学做合一”必不可少的一步。除去在实习当中学会运用理论,检验教育理论,还需要积累生活经验以及和学生相处的经验,为毕业担任教师一职打好坚实的基础。
感想2:融合教育不仅是生生融合,还是师师融合。
要促进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真正的融合,而非“随班就坐”“随班就混”。这不只是资源教师的工作,单靠资源教师也无法做到。
但论实践,在普校一个月的实习以及去各校资源教室学习参观时,能切实感受到——学科教师与资源教师之间像是鲁迅在《故乡》里所说“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这层“厚障壁”是什么样的呢?是在跟学科教师交流时说:“上课他跑出教室我们不管,也管不了,没有办法,希望有专门的人能带着他。”是“希望你把他带到资源教室去,陪他上课,带出教室就好。”还是学科教师单纯完成资源教室相关的任务。
普通教师如果只想着特殊学生的相关问题只要交给专业的人来解决,而忽视甚至无视特殊儿童,那对于融合教育的发展必定是一个阻碍,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也将增加与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能够合作甚至协作。
武汉市洪山区光谷第十小学:共融未来·让爱无碍
2024年3月18日,我们实习小队跟随指导老师前往武汉市光谷第十小学进行初步的观摩学习。学校创建于2017年7月,现有6个年级,75个教学班,3705名学生,199 名教职工。以“谷拾文化”为标签,独创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在四周的实习生活中,实习小组成员对学校概况及班级管理和教学活动现状有了更深的认识。
感想1:以爱为种,耐心浇灌
融合教育2103陈舒琪
通过与实习班级班主任的交谈中得知班级学生特点及近况,了解到班级中有一位感统失调、小脑发育异常,需要家长陪读的小男孩(A同学)。在第一周的观察中,A同学家长不在的情况下,该学生上课喜欢趴在桌子上发呆,并不主动参与课堂,而家长在时,更多的是家长推动孩子学习,且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较为严格,在孩子做题时家长的情绪容易受到孩子的表现而产生波动。
第二周实习中,单独与A同学进行了交流互动,发现A同学在受到表扬时的表现会更好,也会对接下来的任务更有积极性。与陪读家长反映了该情况后,共同制定了以“鼓励”为主,批评教育张弛有度的教育原则为共同目标。通过与A同学进行“约定”及达成约定后及时鼓励及肯定的方式来提高其对学习的积极性。在后两周的试验中发现A同学留意课堂的次数变多,字词积累也有所增加。
在实习的四周里,A同学在“鼓励”教育下逐步成长,以爱为种子,用耐心和肯定细细浇灌,相信孩子能更好地成为一颗长势喜人的小稻谷。这段时间里,观察分析以及按照学生特点进行规划成为了教育教学计划的基础。在后续的实习中,我也会继续保持着“以爱为种”的想法进一步修改完善实习的事宜。
感想2:以梦为基,悉心培育
融合教育2103管林逸
4月10日,这是我在203班的第四节道法课。本节课的主题为“安全地玩”。在之前的课上,我发现我的课程讲授的部分比较多,而二年级的同学对传统的讲授型课程并不是很感兴趣。比起被灌输知识,他们更喜欢提问、动手操作,在课堂巡视时我也发现,很多孩子都非常的有创造力,他们会自己制作小玩具,还会发挥想象画一些天马行空又温馨浪漫的画。
于是我结合本节课主题,让他们提前准备了彩笔、彩纸、胶水、剪刀等工具,寻找游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制作相关的安全告示牌。同学们对此非常感兴趣,一个个都沉浸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
3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同学们的小小告示牌也纷纷制作完成,我邀请了几位同学上台展示,为大家讲解自己的告示牌。有几个同学比较腼腆,但在我的鼓励下也圆满完成了展示。
其实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去走近孩子,就会发现他们的世界非常丰富多彩。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掘学生的创造性,给他们展示的平台,让每一个孩子都快乐地成长!
中山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融爱于教,向阳而生
实习是我们专业技能本领的“练兵场”和“试验田”,也是我们将专业知识理论与实际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机会,对于在中山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实习的我们来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在一线骨干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的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也是我们融合教育理想放飞的起始站。在这里,我们积极参与班级建设以及组建班级活动的开展,熟悉和掌握每一个学生的障碍类型和特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助于我们专业技能提升的专题讲座、班主任技能大赛等教研活动的开展,在这期间,我们不仅收获了爱和感动,还收获了梦想之花的绽放.....
感想1:融爱于教,扬帆起航
融合教育2103谢丽莹
初次进入班级,面对众多陌生的面孔——嘴里不断发出咿呀声的自闭症儿童,手脚无法自主控制、不断颤抖的脑瘫学生,无法安坐到处跑动的多动症小孩......我的第一反应是害怕和忐忑,害怕的是这些“举止怪异”的小孩会不会抗拒和攻击我这个“新人”?忐忑的是我对这个专业的热爱能否支持我走完这“漫长”的一个月?这些我都无从知晓.....
刚开始一个星期,我们在班上见习,观察每个儿童的障碍类型和问题行为,以及班级教师是如何管理和建设班级。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我和孩子们渐渐熟络起来,他们会在下课的时候,往我坐的凳子上一钻就钻进了我的怀里或是用手指指自己,再指指我,示意要抱抱再或是在紧张和害怕的时候双手紧紧攥住我的手不肯放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清澈的眼神、喜怒于形的行为和表现,这些都深深改变了我对他们的初始印象,他们就像降落人间的天使令人喜爱。我和孩子们一起经历的这段时间里我们亲手栽种花生、制作生日帽以及为班级同学举办生日会等活动,我们在这些看似平常的日子里一点点增进对彼此的熟悉和了解......
除了和孩子们“打好关系”,我的专业技能也在不断成长,除了观摩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学校还会组织我们参加主题讲座培训、班主任专业技能大赛、评课等教研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收获到了很多来自一线教师的满满“干货”,让我动力十足;除了观摩学习,我也参与到实际课堂的设计和准备中,翻阅培智学校的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书写教案、课件设计、教具制作。课后指导教师针对本次课还有哪些改进的地方提出宝贵意见.....我对实际的课堂有了更加具象化的感受。在准备公开课的时候,前面积累的专业技能也派上了用场,一次又一次的磨课,根据意见修改教案、修改课件、制作教具......虽然身体是累的,但是面对不断完善和精细的课堂,我无比的开心。
刚开始以为漫长的一个月,却在一天天中悄然流逝,这短暂的日子让我们快速相识又快速分离,但这并不是我们的终点,而恰恰相反,这只是起点,是我在特教事业上的起点,也是他们在人生之路上越走越远的起点!
感想2: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融合教育2103吴玉冰
3月14日到今天,教育实习历程已过半,非常感谢本次实习第一站的经历。我们第一站来到了中山市第二特殊教育学校,有幸和学校各位老师以及培智高二年级4班的学生相遇。
刚进班时,面对陌生的班级,我的心情是忐忑并激动。班级的老师为我简单介绍了班级学生的情况,结合后期的课堂观摩和班级日常工作,我对班上的学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了解。在和学生的互动中,我切实感受到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我从记住学生的名字到了解他们的不同特点,再到选择每个学生适合的教学及管理策略;同学们也渐渐对我熟悉起来,从好奇、躲避到“吴老师……”学生对我的接纳在实习期间给了我很大的幸福感。
实习期间,非常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成长机会。首先,是专业技能的成长。学校会组织我们参加讲座培训、专业技能大赛、赛课观摩等各项活动,干货满满,收获十足;其次,是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从备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具制作、课件优化到课后评课等,指导老师都会给予宝贵的建议,告诉我一堂好课是什么样的,又要怎样上好一堂课。此外,是班级日常事务管理能力的提升,从带学生吃饭、往返宿舍、出操、排练节目、参加演出、进行培训等活动中,我对学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教师的职责也有了更细致入微的体验。
公开课为第一站的实习画上了句号,在评课及交流过程中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要改变和突破的地方。这也让我在下一站实习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图文记者:王佳熠 李海燕
网站编辑:晏玉婷
审读人:田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