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 首页 > 本科教育 > 融合教育专业 > 正文
融合教育专业
探索融合教育新生态:融合教育2303班走进书城路小学开展参观学习
  • 来源: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
  • 发表日期:2025-05-08
  • 阅读次数:
  • 作者:杨彤彤 龚珈萱 张曦予
  • 编辑:张冉

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讯(通讯员 杨彤彤 龚珈萱 张曦予)为深入探索融合教育新生态,了解融合教育的实践成果与创新模式,提升学生融合教育实践能力,5月7日,教育学院融合教育2303班全体同学在彭兴蓬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洪山区书城路小学,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参观学习活动,深入了解该校在融合教育领域的实践成果与创新举措。



活动开篇,同学们步入学校报告厅,观摩了一堂二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课堂上,授课教师巧妙融合趣味性与知识性,借助生动的教学案例和互动环节,充分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值得一提的是,该班级中有三名特殊儿童,分别是一名情绪行为障碍儿童、一名智力障碍儿童和一名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在教师因材施教的引导下,他们与普通学生一样踊跃参与、积极发言,展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良好。这让参观的同学们深切领略到融合教育课堂的独特魅力。



观摩课后,书城路小学校长杜珺及教学团队针对融合教育课堂教学展开讲解。他们提到,融合教育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对于像班级里这三名特殊儿童,教师要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如针对情绪行为障碍儿童,注重情绪引导和行为规范训练;对智力障碍儿童,简化知识内容、强化基础技能练习;对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则利用其特长引导学习、增强社交互动。同时,要营造包容、支持的课堂氛围,鼓励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互助合作,共同成长。


随后,在学校资源教师李运环的引领下,同学们有序参观了发泄室、资源教室以及各式辅助器具。发泄室内配备的专业设施,为学生们打造了一个释放情绪、缓解压力的空间;资源教室里丰富多样的教具和学习资料,为特殊需要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李运环详细介绍了这些设施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以及它们在助力特殊需要学生融入集体学习生活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让大家对融合教育的支持体系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之后,杜珺校长在会议室向同学们介绍了学校整体情况和融合教育发展现状。她提到,学校始终秉持“全纳、平等、关爱”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融合教育发展模式。杜校长认为,融合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尊重。在融合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特殊学生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她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形成合力,为特殊学生创造一个接纳、支持的环境,让他们在平等的氛围中成长,逐步融入社会。



此次参观活动,不仅拓宽了班级同学的视野,更引发了大家对融合教育的深入思考。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融合教育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意义,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到融合教育相关的学习和实践中,为推动融合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此次参观活动,将成为同学们教育学习生涯中一次难忘且意义非凡的经历,也将激励着更多人关注和支持融合教育事业的发展。



图文记者:杨彤彤 龚珈萱 张曦予

网站编辑:张冉

审读人:郑刚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52号。电话: (027) 6786 8256 传真: (027) 6786 5715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