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 首页 > 本科教育 > 融合教育专业 > 正文
融合教育专业
鹭岛育心,以融促长 ——厦门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实习3月纪实
  • 来源: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
  • 发表日期:2025-05-10
  • 阅读次数:
  • 作者:姚旭恋
  • 编辑:余可盈

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讯(通讯员 姚旭恋在教育不断追求公平与多元发展的大背景下,融合教育承载着儿童成长与希望的重任。2025年2月17日,华中师范大学姚旭恋、美合日阿依·买买提、艾柯代姆·吐尔汗江、阿比代·阿布都加帕尔4名融合教育专业实习生,在彭兴蓬老师的指导下,怀揣着对融合教育事业的热忱与使命感,奔赴厦门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开启了意义非凡的教育实践之旅。此次实习以“理论筑基、实践赋能”为核心理念,实习生们积极投身于教学授课、班级管理、融合研修等诸多丰富多元的任务当中,全力以赴深度融入融合教育一线工作。


一、教学实践深耕

实习生们在课堂教学上全力以赴,精心备课、反复磨课并不断反思,累计授课60余节,涵盖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班会课等与特殊学生生活紧密相关主题。如《防踩踏安全教育》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掌握避险方法;《学雷锋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品德;《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借助趣味方式让学生认识节水重要性。同时,重视个性化教学,还设计班级奖励机制等,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与行为管理、社交能力。班级管理工作中,实习生们认真参与学生成长档案制作、学籍信息整理,精心创设班级环境,如植树节展板、晨版等,营造教育氛围。积极观察家长课堂互动,撰写行为分析表,搭建家校共育桥梁。


图1美合日阿依·买买提同学授课


二、融合视野拓展

在融合教育研修方面,实习生们踊跃参与厦门五中、实验小学的融合教育研修活动。在活动现场,他们认真聆听专家对融合教育前沿理念的深度解读,观摩一线教师展示的精彩融合教育课堂;通过整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学校案例,深入剖析这些优秀案例在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家校合作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与成功经验,将其转化为自身可借鉴的宝贵财富。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精心撰写2篇融合教育微信公众号推文。用生动的文字和丰富的案例,向社会大众传播融合教育的重要意义、实践探索以及特殊学生的成长故事,扩大融合教育的社会知晓度与影响力。


图2融合研修活动剪影


在巡回指导方面,实习生们积极作为,为特殊儿童提供了全方位支持。他们多次深入厦门市教科院附属幼儿园,巡回厦门六中、同安一中等学校,完成10余篇篇巡回指导记录报告,协助普校完善了资源教室建设,为随班就读学生创造更适宜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为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深度融合贡献了个人力量。


图3实习生参与巡回活动


此外,实习生们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广泛查阅国内外前沿文献,梳理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脉络、研究热点与未来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实习生们不仅深化了对学前融合教育理论的理解,更将理论知识与实习中的实践经验相互印证,为后续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学前融合教育实践筑牢理论根基。


三、反思成长展望

实习生通过“日总结 + 周简报”反思成长,在双导师指导下优化工作。未来两月,将聚焦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及跨学科融合课程开发,为特殊学生构建更加丰富、多元、综合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进一步践行“以爱育特,以融促长”使命。


姚旭恋:“初到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时,我背包里装着《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课本,脑子里盘旋着"IEP""差异化教学"等专业术语。直到接触这些特别的孩子,学到优秀教师们如何教这些孩子,我才真正触摸到融合教育的温度——这不是理论框架里的完美模型,而是无数的具体生命相互碰撞、彼此成全的生态场域。经过这次实习,我领悟到融合教育的真谛——不是把星星强行拼成太阳的形状,而是让每颗星辰都在属于自己的轨道发光,共同构成温暖的光谱。未来我会继续扎根融合教育,用理论奠基实践,用实践丰富理论。”


阿比代·阿布都加帕尔:“在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实习,于我而言是充满挑战与成长的旅程。班级里学生差异极大,教学颇具难度,每一个知识点的传授都需反复琢磨、耐心引导,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特教老师的不易。而前往普通学校开展融合教育巡回指导的经历,也让我看到了融合教育在不同场景下的实践与差距。这段特别的实习,不仅让我提升了专业技能,更让我切身体会到了融合教育的意义。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感悟,在融合教育之路上继续探索前行,为孩子们搭建更温暖的成长桥梁。”



      图文记者:姚旭恋

      网站编辑:余可盈

      审读人:郑刚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52号。电话: (027) 6786 8256 传真: (027) 6786 5715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