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讯(通讯员 胡家嘉) 4月11日晚,教育学院融合教育质量提升系列讲座第二期于8207教室顺利开展。本次讲座邀请了成都市优秀教师陈智慧作题为“融合学校中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调整”的分享,我院彭兴蓬副教授、融合教育专业全体本科生聆听讲座,2103班胡鹤颜同学担任主持。
明晰起点,拨云见日。陈智慧以“为什么要进行融合学校课堂教学调整”为切入点,通过梳理融合教育的概念内涵、相关政策要求、现实的学生需求,点出了实施融合学校课堂教学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陈智慧说,近年来国家颁布的《“十四五”特殊教育提升行动计划》、《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标》等多项文件提出了“坚持尊重差异、多元融合”“规范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式”等要求,进行融合教育课堂教学调整成为融合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点之一。融合教育教学应立足学生需求与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发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幸福感、实现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的普惠发展的作用。
抽丝剥茧,层层递进。在分析融合教育教学调整操作步骤时,陈智慧基于“学习风格、多元智能、通用设计”三个理论,提出了“多样化、适宜性、针对性、融合性”四个原则,介绍了“学情分析-课程解读-教学计划制定-课堂设计实施-反馈调整”的五个流程,总结了“教材呈现、教学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反馈、运用其他支持”的五个方法。她指出,操作中最重要的一步是根据学生IEP目标来灵活选择随班的协同教学课程、班级集体课程、抽离补救课程、资源教室课程等教学形式,结合多种课堂呈现和参与方式,辅以家庭和专业机构帮助来完成教学调整。
立足实践,以小见大。为加深与会同学对“如何进行融合教育课程教学调整”的理解,陈智慧以本校三年级融合班的数学课堂教学为实例,详细讲解了如何进行课程本位调整的实践。通过播放课堂教学视频,观察教师与三位特殊需要学生A、B、C的课堂表现,陈智慧介绍了如何进行特殊学生现状评估和融合教育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陈智慧将特殊儿童现状评估分为能力发展现状和学科现状评估两类并展开讲解。对于能力发展现状评估,陈智慧强调通过结合特殊儿童量表和教师日常观察的方式,从感官功能、认知、沟通、社会化及情绪、生活自理等多个角度来分析特殊需要学生的优势与障碍特点。 对于学科现状评估,她强调从学业水平和学业表现两方面出发,既要看到学生学习的目标达成情况,又要看到学生的课堂表现及问题。
在与同学们一同探讨课堂实践案例时,陈智慧分享了本校的随堂评估表、IEP案例记录、课堂教案等多份实操记录表,带领同学们探寻了融合教育课堂实施从幕后到台前最真实的模样。讲座过程中,同学们积极互动问答,与老师进行了精彩的讨论与交流。
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讲座接近尾声。“好的融合教育课堂需要以班集体学习为主阵地,针对特殊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及时进行支持调整,并通过及时训练来巩固所学。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共同打造更多以生为本、兼顾能力与学科发展的高效课堂!”陈智慧总结道。
此次活动帮助同学们加深了对融合教育课堂教学调整的认识,为同学们日后进行融合教育课堂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对于融合教育质量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图文记者:胡家嘉
网站编辑:崔馨语
审读人:彭兴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