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 首页 > 本科教育 > 毕业实习 > 正文
毕业实习
十周光影砺初心,三尺丹心育英才——华师附小实习记
  • 来源: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
  • 发表日期:2025-07-08
  • 阅读次数:
  • 作者:何佳乐 杨觐菲 施腾翔 吴隆航
  • 编辑:张冉

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讯通讯员 何佳乐 杨觐菲 施腾翔 吴隆航2025年4月14日至6月20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22级25名教育学专业本科生,在指导教师姚林群、高巍、孙银光及李芳的带领下,于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开展为期十周的浸润式教育实习。本次实习以"十个一"的专业成长体系为目标,通过深入教育现场的历练,实习生们完成了从理论学习者到教育实践者的身份蜕变。


一、教学篇:三尺讲台砺锋芒

实习期间,实习生们以“听课—备课—授课—反思”的闭环模式,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能力。他们全程观摩了附小教师的课堂,详细记录了教学设计与互动技巧,累计完成了500余篇听课笔记、756小时的备课以及152篇教学设计。在授课方面,实习生们累计讲授新授课184节,复习课、习题课107节,每一节课都凝聚着他们的投入与汗水。课后,他们还与带教老师进行了超过300次的研讨,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另外,学院指导教师在实习中多次进校观摩实习生上课,为实习生提供专业指导。


图1 实习生备课与授课


二、教研篇:教研拾贝缀星河

实习生们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华师附小的各项教研活动与专家评课活动中。在深度参与附小文心组、数研组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实习生们与骨干教师围绕“大单元教学”“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教学评一体化”等前沿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图2 实习生参与教研活动


三、管理篇:方寸匠心育英才

在为期十周的教育实践中,实习生们以“班级管理者”与“成长共建者”的双重身份,深度参与育人工作。他们严格落实班级常规管理,从晨读到课间,从课堂纪律到作业检查,每一个环节都倾注着他们的心血与汗水。同时,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匠心打造班级文化空间,以彩纸剪裁勾勒出富有创意的主题墙饰,将学生作品装裱为“成长长廊”,让每一面墙讲述着孩子们成长的故事。他们以教育工作的细致与温度行走于班级的方寸之间,用爱心与耐心浇灌着每一颗幼小的心灵。


图3 班级日常管理


四、活动篇:童心映彩共韶华

实习生们将“五育并举”理念融入实践,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春季运动会上,他们带领学生创编“诗词韵律操”,将传统文化与体育竞技巧妙结合。六一端午双节活动中,他们策划“粽香诗会”,通过包粽子、诵诗词等形式,让学生在传统节日中感受文化的厚重与温馨。足球赛期间,他们通过绘制加油标语、设计应援口号等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会合作与支持,共同为荣誉而战。他们用行动与汗水践行着“让教育回归生活本真”的教育理想,让校园充满了欢声笑语与青春活力。


图4 丰富的学校活动


五、总结篇:回眸来路瞻远道

实习期间,学院与附小联动召开了四次阶段性会议,为实习生的成长保驾护航。启动会上明确了“观察者—参与者—实践者”的三阶目标,为实习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期研讨会聚焦“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等热点问题,引导实习生深入思考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总结大会上,实习生以教育叙事的形式汇报成长,用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实习故事。


图5 实习会议


十周浸润式实习,是教育学子从“知”到“行”的跨越,更是教育初心的淬炼之旅。他们以专业素养为笔、以人文关怀为墨,在三尺讲台书写青春答卷,为“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教育信念注入鲜活注脚。愿这群教育追梦人永葆热忱,在守护学生全面发展的征程中,持续绽放师者光芒。


图6 实习启程与收官纪念合影



文字记者:何佳乐 杨觐菲 施腾翔

摄影记者:吴隆航

网站编辑:张冉

审读人:郑刚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52号。电话: (027) 6786 8256 传真: (027) 6786 5715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