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 首页 > 本科教育 > 毕业实习 > 正文
毕业实习
教育学2020级本科生华师附小实习队简报 (第二期)
  • 来源: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
  • 发表日期:2023-04-14
  • 阅读次数:
  • 作者:万诺萍 赵恒健
  • 编辑:赵梓名

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讯(通讯员 万诺萍 赵恒健)3月27日至4月9日,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2020级部分本科生在华师附小开展实习,董英副教授、高巍副教授、邹红军副教授随队指导。在近两周的实习中,全体实习生开始陆续站上讲台,进行新课讲解,对实习上课有了更深的体会。


从“心”开始,共同成长

焦凡滋 二年级语文


一、关于教育见习

3月13日,我随着学院集中实习的队伍来到了华师附小,在四楼阶梯教室里我意识到自己的见习和实习真正开始了。虽然在来附小之前有做一些心理准备,但是当真正站在小学校园里,看着比我想象中还要稚嫩的孩子们的时候,我却产生了强烈的对未知的慌乱感,不知道如何适应新的身份,如何将自己的实习变得更有意义一些……但随着三周的见习,我更加了解了我作为一名二年级语文实习老师应该做的事情,也从中收获匪浅。


1.了解学生

附小的甘校长给我们说,不了解学生,不熟悉学生的名字,上课是不能有的放矢的,而且在见习之前我们就收到一项任务,要跟踪一名学生。因此在见习的过程中,我特意用心去记了班上学生的名字,一开始只是觉得要用所谓“表现好”和“表现不好”去区分和记住这些学生,但后来发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且不负责任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点和不足,比如坐在第一排的高致远,虽然爱闹腾,有时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但是他不打扰别人,而且字写的很好。这也充分让我意识到我所面临到的教育对象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所以我也必须要更加用心地去和学生相处,用更加客观和带有爱意的视角去看待学生。


【图一】学生手抄报展示

2.管理班级

在见习第二天的大课间上,我问余文婷老师,“管理二年级最应该要注意什么?”老师回答我说:安全!对于二年级这样的低学段学生来说,安全是首位的,于是我也在之后三周的见习生活里践行着这一原则,盯紧学生对剪刀等危险器具的使用。除了对班级安全的管理之外,我还参与了对晨读纪律和大课间秩序的管理和维护,了解了学生的一些班级活动,比如手抄报和“健康使用手机”的主题班会。此间,我能看到我在成为一名实习班主任的工作上更加进步了,但是在学生面前还是不够大胆和权威,这也成为我之后适应班主任角色,转换学生思维的动力。


3.观摩语文课堂教学

见习期间,我和同年级语文实习老师一起去听了大量的语文课,从公开课,视导课到实习指导老师的常规课,我从中见识到了不同老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在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教师们在课堂上与学生的自然互动,以及在一二年级对学生识字和读字的大量要求,这也启发我在未来自己的语文教学上,要花更多的心力在孩子们的识字,写字上。


【图二】 学生课间操

二、关于教育实习

三周的见习结束后,我迎来了我的第一次正式授课。在录课和指导老师的压力之下,我像我预期的一样非常紧张,之前梳理好的教案也变得卡壳和生硬,同学们也没有想象中的积极主动,虽然下课结束后一直被自己授课过程中的尴尬所充斥的,但也在庆幸自己终于完成了艰难的第一步。听课的同学和指导老师在下课后给予了我非常善意的鼓励,也及时指出了我的问题:声音有点小、过渡生硬,像在走流程、品读课文时读的部分较少等等,针对这部分问题,我会在接下来的实习授课过程中更加注意和改正,争取每节课能有进步。


实习的时间并不长,我们也只能通过短暂的几次授课感受一线教师的教学日常,但是它对我们真正近距离了解和体会教师职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我们慢慢向教师标准靠近的第一步。


【最后感谢给我鼓励和建议的余文婷老师和二(2)班的孩子们



理想与现实的接轨

胡雪 三年级语文


一、适应新角色

 教师是个重新以实践定义的名词,从大学校园走进小学校园,从书本知识走进实际课堂,从开始的时候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学习习惯,了解所讲授课程的内容、重难点,到后来去学习其他教师讲课方法:如何授课、如何表达、衣着肢体处理方式,以及管理学生等等,我们在快速地适应着教师这个角色。
 听课是实习的必经阶段,不但能够学习指导老师的教学方法,而且能熟悉自己将要教学的班级。认真钻研小学学科的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掌握新教材的精神实质,对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力求弄懂弄通,以及更好地处理教材使的学生更容易接受。



二、走进学生生活

班主任工作又细又繁琐。实习的前阶段是见习,在此阶段基本上是深入班级,与原班主任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情,班级的总体情况,利用听课时老师点名回答的机会将学生与其名字对上号。记住一个人的名字,是对其最起码的尊重,学生一听到老师知道他的名字,或者你清楚记得某一位同学的爱好,了解他的闪光点,就会让他觉得老师关注他,重视他,与老师产生一种亲近感。



由于平时跟学生走得比较近,对学生的了解也更多,感触也更多。教育真的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还是学生个人,都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和使用一定的方法,才能培养出一个基本健康的学生,各方面素质都达标。附小有一定的特殊性,生源基本上是华师教职工子女,学生生活的环境相对优越。但是,这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

A、父母晚育,导致孩子生理上有所缺陷,多动症,自闭症或者阿斯博格症的孩子不在少数;

B、父母为了将孩子送来附小读,本身家里这比较远,只能将孩子从小寄养,很多又导致了孩子或者内向,不愿意沟通,或者注意力不集中;

C、父母在外忙碌,没时间看管孩子,辅导孩子学习,等于是孩子在家的教育约等于零,单靠老师在校的教育很难促使孩子全面发展;

D、优越的环境也容易导致孩子不懂得珍惜,不懂得关心别人,给予别人爱,不会合作。

问题多多,更需要老师的无时无刻的关顾。如此不得不提到在一次课间操发现的让我感到“刺眼”的一幕,一位同学蹲在地上为另一个同学系鞋带,起初不经意间“他难道不会自己系吗”的提问在得到肯定回答后引起我的重视,午休后到班级发现他的鞋带又散开了,这次我帮他系上后再次松开,并引导他学会自己去尝试;还有一位在每天换座位的班级里雷打不动占据第一排突出位置的孩子,如果说见习期间我对他的了解大约仍然是那些老生常谈的刻板印象,那么真正授课算是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比如他可以想到我在备课时没有注意到的哒哒,并清晰说出时钟运行的原理,比如他非常喜欢各种运动,说起喜欢的事情也可以滔滔不绝……


三、潜心教学,不断反思

见习期间的两周,杜老师的课我基本都会听,为的是研究学习杜老师上课的独到之处。杜老师上课比较注重形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生的互动,与新课标的精神比较贴近。当然,长期的教学经验给予了她保持课堂灵活性与纪律性并存的经验,在自己的课堂也正是反映出这一问题,如何处理课堂的临时生成,如何把握教学安排与实际情况的平衡也为之后的实习作出了要求。


回忆起曾经高中班主任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给你机会,并不是给你犯错误的机会。”同样,给我们一个实习的机会,并不是给我们得过且过,懒懒散散过日子的机会。教育是一项非常严肃神圣的事业,每个学生走进课堂跟走出课堂应该是不一样的,同样,老师走进教室跟走出教室也是不一样的,学生掌握了知识,老师提升了自我,这是一个相互学习与促进的过程。


威尔·杜兰特的一句话大约正是到目前我实习生活的缩写:“教育是一个不断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不论是专业的语文知识素养,还是教师职业要求,你越深入班级和课堂,越了解理想知识与学生实际的差距,越能体会到自己的不足,但也正是这个过程诞生了教育的真正意义。




教学之路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雷欣怡 三年级语文

实习了将近一个月,我对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学生已经相当熟悉,也进行了两次授课,对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有了更丰富的体验和感受。


一、班级再深入

实习的前两周,我仅仅停留在听课、记录的状态,始终游离于课堂之外。而这两周我尝试深入课堂,和学生们一起领略语文、互动交流。在第三周周五的作文引导课上,我们一起围观了“鸡蛋游泳”实验,讨论如何谋篇布局,拟好框架,再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详细描写,为周末的练笔填充血肉,整个过程轻松自由,也让我体会到语文不仅是语文,更是一种探索,一种对好奇心的激发和保护。


【图一】和孩子们一起围观“鸡蛋游泳”实验

也是从这周起,我开始尝试在批改作业之后辅导个别学生,而非将这一任务“拱手让师”,这也帮助我更好地了解语文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深入班级。


【图二】指导个别学生作业



二、课堂再体验

第三周我进行了《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的教学,相比于上一周的第一课时,我感觉自己更加自如,更能把评价融入教学,给学生积极的指导和反馈。虽然做得还不够好,但我也尽可能地深挖文本,力求从一个词、一句话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张力,对蕴含其中的感情进行体验。



【图三】第二次上课

上完这节课后,我照例和班主任陈老师进行了教研反思。她肯定了我使用奖励机制组织学生的方法,也表扬了我在课堂节奏把握上有进步,教学内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但对于课后习题和单元语文要素的关照依旧不够,引导学生朗读的环节也做得不够好,对文本本身的理解深度上也亟待提升。她反复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专注于抓字词、抓文本理解。和陈老师的交流让我意识到,在周密的环节设计、动人的教学语言之外,更重要的是扎扎实实搞语文基本功,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追问的意识,引导其感受语文这门学科最独特的魅力,以及语言文字最本真的美感。这样的指引对我来说是无比珍贵的事情,也让我明确了自己的教学追求——构建一个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有所思有所得的语文世界,而非仅仅“繁花似锦”的课堂。


三、教研再参与


第三周,班上来了一位专程从深圳到这里学习的跟岗老师。我们互相观摩了对方的课堂,一同研讨彼此教学的长处与不足。在她上完《剃头大师》之后,我们和班主任陈老师、深圳市龙岗区华中师大附属龙园学校的刘校长一同进行评课。从讨论“谁是真正的剃头大师”到“童眼看世界”,短短半小时的评课让我感受到几位前辈解读文本的深厚功力。教师不应忠实地做着教参的传声筒,而应潜心于对文本整体结构、语言形式、思想情感的切身解读。对文本的洞见必须来自于教师内心的自我真知。


【图四】和深圳的跟岗老师及学校领导一同评课

这一周我还有幸参与了洪山区小学语文中年段大单元教学的研讨活动,观摩了华师附属万科金色城市小学两位教师对课文《纸的发明》两个课时的教学。课程整体构思新颖,以传统文化博物馆旅游的背景为依托,设计了层级化的任务群,体现了生活应用的真实情境和课堂情境的联系。同时,两位教师也有效发挥了评价促进素养目标实现的功能,充分体现了形成性、过程性评价在教与学中的嵌入。此次区级研讨活动让我收获颇丰。


【图五】洪山区教研活动现场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教学之路漫漫,语文课堂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是挑战也是良机。希望在未来的实习时光,我能带着对“美的课堂”的追求,以审视的眼光去反思每一个细节,对于语文教学的理解也能一直不断走向更加高远的地方。



和一群新朋友的见面

康晓艺 三年级语文


第一次走进附小大门时,心情是激动又忐忑的,这段新奇且充满未知的旅途,使我满怀期待,但也带有些许担忧。


【图一】雨天的华师附小篮球场

分到三年级语文是来之前就知道的事情,遇到曹老师和三年级三班的宝贝们是来之后很庆幸的事情。

第一次见到曹老师时,听说她是语文组的组长还有些担心是不是很严厉、对实习生的要求很高,像我这样毛手毛脚、风风火火的性格,会不会让人家老师不放心。相处后发现,曹老师是个在工作上一丝不苟,在生活中却很暖心的“朋友”。第一天见面时,曹老师就和我进行了讨论,了解我的意愿后,帮我制定了接下来在附小的“工作计划”,包括但不限于组织班会、写育人故事及实证案例分析等,虽然工作任务看似有些重,但都是将来成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会做的事情。第一次真切的在教学工作中感受到所谓“优秀教师”的厉害之处是在我第一次备课写教案时,第一版教案撰写不足之处很多,但曹老师都会仔细看过后耐心的给我指导并教我怎么去修正,哪些地方往什么方向改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明明是些简单朴素的话语却使我茅塞顿开,一下子找到了灵感,在无形中打开思路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在听曹老师讲课的过程中,觉得她的课堂是很轻松的,教学的每一步都游刃有余、信手拈来,但经过曹老师的指点后才发现,看似简单的语句其实包含了很多门道,在授课过程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有目的的,“胸有成竹”的背后是经验的积累和对课文精细的打磨。


【图二】在班会课上的曹老师和同学们

第一次见到这帮有些调皮却又真诚可爱的孩子是在来到这儿的第二天。进班之间有学生看到我挂着实习生的牌子站在班门口,就很激动地问我是不是他们班的实习老师,在惊讶于现在孩子这么不怕生也不怕老师的同时,还是更加高兴于他们愿意主动和我交流。我准备了自我介绍的小视频,在早读时间介绍自己是本学期三年级三班的实习老师兼实习班主任,下课就有学生拉着我聊天,东问问西瞅瞅的,好像很开心我来也很新奇这个新来的实习老师是怎么样的。就在这种互相都很新奇的状态下,开始了我与三·三班的故事。


【图三】清早的班里

这个大家庭一共有40个人,恰好20男20女,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都有一颗看似沉稳却又有趣的灵魂。我喜欢和他们在一起那种单纯且充满童真的时光,刚来的两周,每一个不太繁忙的课间我总会去班级门口转转,本意是想观察他们课间都在干什么,有没有在外面调皮捣蛋或是在班里认真读书。久而久之,我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在观察,而是看着他们不自觉的发呆,时不时漏出一种像是欣慰的笑容。熟悉之后,他们会邀请我和他们一起跳大绳、会找我和他们一起翻花绳,我一边喊着让他们注意安全小心不要摔了,一边还是会“身不由己”的和他们一起疯一起笑,可能这就是小孩子的魅力吧。


【图四】课间在楼道做游戏的同学们

刚开始去的时候,班里总会有那么几个文静的小女生会生疏一些,每次都看到他们安安静静的坐在教室里看书写作业,也总会有那么几个小刺头会故意来吸引你的目光,时不时小小的为难你一下。但是经过我不停的辗转于升贵厅和班级之间,陪他们一起放学,和他们聊天谈心,不知道有没有成效,但至少现在他们已经可以从喊我实习老师变为叫我康老师了。我也从每节不落的语文课堂上记住了他们所有人的名字,虽然偶尔还是会出现一些小情况,但总得来说,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图五】放学时在升贵厅等家长的学生

【图六】同学送给我自己叠的小书签

希望在剩下的为数不多的日子中,我可以和他们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希望我们都可以从彼此身上收获到点什么,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比起让他们记住康老师教了他们哪节课,我更希望他们可以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总会有人陪伴他们一起,与他们同进退共命运,和他们分享欢乐和悲伤,陪着他们一起成长。


【图七】在我身后很亮眼的存在

【图八】周三“野餐日”的同学们



一位好教师与学生们是有磁场的

袁梦 一年级数学


在进入华师附小实习的这一个月里,我印象最深的是带教老师小春老师与101班和103班学生们之间的默契与温馨,这是一种无法言传身教的师生关系,这样的磁场感染着走入班级里的我。


此种磁场体现在小春老师的教学工作和课外与学生们的相处中。101班的孩子们大多活泼开朗,思维时而严谨时而跳跃,可他们在数学课上总是能收放自如地开展学习。这和小春老师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她的每一种手势,每一次抬眼总能得到台下孩子们的回应,她也会给予学生肯定以强化这种配合。久而久之,在课堂纪律这一块儿,他们俨然已形成了默契的氛围,即使是一年级的孩子们有时控制不住自己,也很快能调整过来,不会影响共同的上课进度,学生们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也渐具雏形。到了正式讲授新课时,我能感觉到小春老师每一次点学生起来回答问题都有着自己的考量——对于欲言又止,犹豫中放下手臂的学生,她会鼓励学生起来慢慢说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所差漏也没关系,大家一起来帮忙;对于总结性的问题,她会点举手的学生中数学语言组织能力强的,一句话说下来,简洁明了,给大家很好的示范作用等等。课堂上这样优秀的控场能力,除了倚仗小春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更依赖于师生间形成的磁场,教师了解学生在思考时遇到的难点,并加以突破,学生们也能很及时地悟到教师所讲授的重点,并加以跟随。这也就是为什么小春老师的每一节课都有见习的价值,他们师生间的磁场很多时候能激发出惊喜的火花,每一节好课都是他们共同创造的成果。


在班级管理和课外师生相处上,小春老师给我良多感触。班集体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沃土,有了这块沃土,学生的个性才能百花争艳。小春老师对于学生的安全状况最是关心,她不止一次地向我强调,学生的对错是非在安全面前都不值一提。课前学生没有按时进教室,令她顿时慌神了,不过不出她所料,学生正在门房等待家长接走,她也利用这件事向家长强调了孩子的上学习惯问题,希望他早日完成小学生的心态转变。以上的处理方式令我十分佩服,小春老师能准确厘清学生的表现背后的心理状态,她的细心和耐心都是好老师的特质。她也使我明白班主任只靠个人立良来完成对学生的全部教育任务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注意家长这方面的工作。平时一旦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什么特殊情况,要及时、主动地与家长联系,向他们了解情况,取得家长的理解,共同教育孩子。


在接下来的实习工作中,我也会学习小春老师身上的优秀品质 探索出我与101、103班学生们之间的微妙磁场。



实习见闻与感悟

佘高彬 一年级数学


来到附小的三个星期内,感触颇深,发现了实践中的教育,也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学习天地的完善而感到开心。


一、基础建设

从附小的大门进入,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U”字型建筑,开口朝向大门,这是附小的教学楼。“U”型教学楼的左右两边不等长,左边的北楼要长于右边的南楼,中间那一栋是西楼。而在“U”形的中间是一大片篮球场,旁边有两个羽毛球场。从门口往左望去,是一大片足球场。在这样两个大的操场上,同学们有足够的空间进行体育活动。


学校的各种球类设施就放在篮球场旁边的架子上,同学们随用随取,收拾得整洁干净。每每课间可以看到同学们在这边打球,玩耍,充分伸展身体,也会在这两个操场上进行每天的大课间——中间的升旗台放做操视频,同学们跟着运动,大约有半个小时,非常欢快。



4DF3C



附小的北楼和南楼分布着教学班级和相应的办公室。南楼主要是1年级和6年级,北楼是2到5年级。而西楼主要是各种图书馆,党员活动室,教研讨论室等办公区域。我们实习生的数学组就在西楼三楼的党员活动室内。除了教学班以外,学校还设立了音乐,美术,科学,劳动等各个课室以及相应的科目教师办公室,课程活动丰富,教育内容全面。


二、数学见习实习活动收获

我所参与实习的班级是一年级,有另一个同学跟我同一年级,分别带着不同的班。平时我们会进行听课活动,然后记录教师上课的姿态,语句以及课堂结构,彼此之间相互沟通。


让我深受触动的是教师对数学学科的整体把握,对课堂结构安排的分寸,以及上课时各种清晰的语句,到位的表扬。所有的一切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教学设计的专业化。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种教学的艺术气息。


从数学学科的把握来说,上一节课的时候不能仅仅只想到本节课,还需要考虑到整个单元的设计,以及本单元的内容,本年级的内容与其他年级内容的衔接。在分析同一年级的内容时,要注意内容之间的联系,比如一年级在教授“分类与整理”时,所涉及到的形状对比,分类标准,观察技巧,数数技巧,在后续“找规律”单元中也会涉及。在分析不同年级的内容时,要注意不同内容的分寸。比如在教授“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所涉及到的小括号,在后续年级的混合运算中也会出现,而在一年级教授小括号时要怎么切入,如何建立概念,学生要掌握到何种程度,都是需要整体上的把握的。在这样的分析和分辨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是对数学学科的深刻理解,从而把握数学素养的提升方式。


从课堂结构的安排上来说,往往要包括复习旧知,情景引入,新课探究,规律运用,巩固练习,变式练习这几个基本板块。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此次的课堂中,不再是教师灌输学生知识,而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或具体的,或感性,或抽象的材料来进行观察,对比,思考,从而自己得出规律,再通过练习来验证。是以学生的发现,探究,归纳为主的。在我的观察中,似乎课堂有着这样一个规律:课程知识从学生的嘴里说出来,比从教师的嘴里说出来,在掌握效果上要好上太多太多。同时,学生也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逐渐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各种能力综合训练,培养数学兴趣的课堂。


从教师上课时的语句而言,所需要的是清晰的表达,指向性明确的表扬。清晰的表达包括对材料指向的清晰表达,对活动任务的清晰表达,对数学知识信息清晰地概括和表达。这些表达不是基于教师立场的“清晰”,而是基于学生立场的“清晰”。即一切都以学生能听明白,好接受为评价标准。在这个过程中,十分考验教师对教材的把控,对学生水平的理解,是一种在认知互动理解上的深刻实践。而指向性明确的表达则体现为“表扬+原因+期待”表扬一个具体的同学的具体内容,再加上对其他同学的期待,或者对这个同学的期待,将会把课堂在愉快的氛围中引导到教师想要学生关注的方面。大家积极踊跃,在表扬的氛围中就完成了学习。这比以前课堂以批评,威胁的方式树立权威来硬性引导要好上很多。


三、小结

附小实习的三周时间内,我接触到了教师教学的艺术,学科本身的内在深刻逻辑,以及评课研学时的细致严谨。这些都让我收获良多。下周开始我也要站上讲台,把我过往所学以及实习所见给融入我设计的课堂之中,为学生上好课,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这对我来说是一项有挑战的任务。我有些忐忑,也很兴奋。在我的指导老师和实习带队教师的带领下,我相信我一定可以上好我的实习课程,并再次从中有所收获。



从课堂走向课堂

沈嘉鑫 三年级数学


曾经的我,停留在课本之上,学着理论知识来想象何为教育,如何教育。经过了这四周的实习,我切切实实的走进了学生们的课堂,感受他们的心理,观察他们的行为,了解他们的想法,用实际行动真正的走入学生的课堂,体会教育的魅力。

这两周的实习于我而言,是意义非凡的,不像前两周的懵懂无措,我已经基本熟悉了学生,虽然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熟悉我。一如往常,我陪着孩子们升旗(图一)、做操(图二),帮助老师批改作业,课间去找学生谈心交流,课后积极主动备课。这样的实习生活虽然每天都在做一样的事情,但每次遇到新的挑战时总是能让倍感兴奋,想要去完成它。


131A5

【图一】 华师附小周一升旗仪式

3D58F

【图二】 华师附小学生做操

这两周当中,最令我难忘的,肯定是我讲授了本次实习过程中的第一堂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解决问题》,起初刚知道要讲授这节新授课时,我根本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该如何授课,经过李丹老师的耐心讲解,我才摸清了些门路。由于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发现在备课过程中很多的环节都很生硬,没办法做到连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很多知识不是层层递进的,没有充分的引发学生的思考,没有充分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对于这些问题,我赶忙拿着教案去找李丹老师请教,李丹老师尽管这两周的工作任务很忙,还是抽出了很多时间来帮助我解决问题。不得不佩服李老师的丰富教学经验,让我茅塞顿开。同时,我还去到其他实习生的课堂里,吸取经验。经过了两周的打磨,我在第四周的周一站在了三年1班和三年2班的讲台上,开始了我的第一次授课(图三)。


【图三】 第一次新授课

第一节课我的指导教师李丹老师坐在后面同我一起,站上讲台之前,我还是十分紧张的,心扑通扑通的跳,但是等到站上讲台的那一刻,突然就冷静了下来,只感觉到成为一名教师授课的喜悦和自豪感,虽然课堂上有很多的突发情况,有很多设想的答案、环节没有按照预想的进行,但是总体来讲,还是顺利的。第二节课时,李丹老师因为公事不能听课,在只有我来把握的课堂里,我会感觉有一些的力不从心,而且有些地方讲的没有第一节课好,有些混乱。在下课后,我也把这些问题和对于两节课的不同表现和想法与李丹老师进行了探讨,李丹老师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我存在的问题,让我收获颇多。通过这样的不断的研讨,我体会到了成为一名人名教师的不易之处,也让我更加的崇拜人民教师这个职业。

与此同时,这两周华师附小还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数学教研活动的机会,让我们有机会和优秀的教师、教员交流实际教学中的问题,他们的丰富经验和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让我学到了很多,也很期待下一次的教研活动(图四、图五)。


【图四】 教研活动一

【图五】 教研活动二

“把每一节平常课当做公开课,把每一节公开课当做平常课”,如果我们用对待公开课的要求来对待每一次的教学,那么我们的课堂质量会有质的提高;如果我们把每一节的公开课当做平常课来上,那就证明我们平时的教学经验积累非常丰富,具有非常娴熟的教学技能,能够应对更重情况。我想,这才是我希望的自己,才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审读人:黄玉新 田友谊

图文记者:万诺萍 赵恒健

网站编辑:赵梓名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52号。电话: (027) 6786 8256 传真: (027) 6786 5715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