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 首页 > 本科教育 > 毕业实习 > 正文
毕业实习
让教师梦想在实习锻炼中起航 ——教育学院2020级教育学专业本科生附小实习纪实
  • 来源: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
  • 发表日期:2023-05-04
  • 阅读次数:
  • 作者:赵恒健 赵骥雯 佘高彬
  • 编辑:黄韵晨

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讯(通讯员 赵恒健 赵骥雯 佘高彬)“万老师,‘赚’字和‘财’字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3月24日,华师附小二年级一班的写字课上,学生程启阅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贝”字旁汉字的写作要领。而对于他口中的“万老师”来说,这是她第一次站上讲台,扮演起教师的角色。一堂课下来,她轻轻舒了一口气,继而笑着回答起学生的课后问题。



青年教师要努力成为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与“万老师”一样,3月13日以来,华师附小迎来了这样一群特殊身份的“准教师”——教育学院2020级教育学专业的本科实习生。对于其中大多数同学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在一线骨干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实习工作,是教师梦想的起始站。


专业掌舵,在“教书育人”中收获真知


实习是师范生技能本领的“练兵场”和“试验田”,是专业知识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宝贵机会、重要平台。在五年级《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数学课上,实习生刘紫煊带着同学们回顾有关“除法商不变”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用先行组织者策略进行课堂教学。



在她的引导下,班上的大部分同学很快就回忆起了以往的知识内容,做到了学习的前后衔接、上下贯通。有的同学更是在启发下回想起更早的知识,赢得了全班的阵阵掌声。


善于在见习试讲中联系教育理论,让思想迸发出新的火花,这是教育学院对实习工作的切实要求,也实习生对自我发展的现实需求。据了解,教育学院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制、双班主任工作制的管理效能,将学生师范生本领培养、毕业论文指导、科研素养提高与此次实习工作进行了统一谋划。附小实习生除去会在实习中运用、检验教育理论,同时也会擦亮眼睛发现问题,动手调查收集数据,为毕业论文写作打好基础。

研讨扬帆,在“教学相长”中实现发展


实习第一周,教一年级学科的同学有些烦恼:他们面向的实习对象年龄很小,究竟该如何做到把知识掰开揉碎了讲,让课堂更加充实、学生易于接受呢?


“杨武林老师和我说,备课的时候要做足功课,不能设计太复杂的教学环节,同时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指向性。”教一年级数学的实习生佘高彬分享到。本次实习中,实习生与附小一线骨干教师“结对子”,实现一对一、点对点的指导帮扶。在见习阶段,实习生会走进课堂听课,观摩学习各自导师的教学实践,并在课下相互交流讨论,就自己的试讲内容进行备课磨课。



经过细致研磨,实习教师思想包袱更轻了,教姿教态更稳了,讲起课来得心应手不少。在一年级四班的数学课上,佘高彬通过使用计数器,帮助学生区分十位数、个位数加减的区别,不少同学认真观察、踊跃发言,不一会儿就掌握了其中的原理。
   

每逢课后,同一小组的实习生也会聚在一起分享授课经验,在朋辈互促中实现个人成长。“只有虚心向老师求教,用心和伙伴们学习,我们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追求更好的发展。实习是一次宝贵的学习锻炼机会,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把握。”佘高彬说。



用爱摇桨,在“教管结合”中感受幸福


“我们班上的孩子们都很有热情活力,每天和孩子们待在一起,感觉自己都‘更年轻’了!”实习生康晓艺说道。此次实习过程中,实习生除了要听课上课外,更兼有“正副班主任”的角色,这意味着他们还要融入到班级管理中去,在集体建设中汲取教育的经验智慧。


有的班级卫生是“老大难”问题,有的班级偶尔出现同学间的小矛盾,有的班级上课纪律总让老师发愁犯难,有的班级个别学生完成作业会出现困难……如何关心好学生的“课外”生活,成了实习的又一项目标。



“关键是要取得学生信任,赢得学生尊重,让他们感觉到被重视、被关心。”康晓艺分享起自己与学生相处的经验。在实习初期,指导老师为她安排了一名做作业较为困难的学生进行陪伴。在和该生相处的过程中,她先是了解他不愿做作业的原因,继而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到现在,康晓艺已经成了班上学生的“良师益友”,是他们总要到办公室找着的“康老师”。


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教师梦想在实习锻炼中起航,凭借专业知识找准航向,让研讨之风鼓起船帆,用关爱之桨扬起涟漪。只有冲出“只学理论,不知实践”的避风港,在实习过程中长见识、增本领、练才干,才能在未来成为一名合格乃至出色的教育工作者。

下一步,教育学院附小实习生将继续完成实习任务,配合附小要求积极参与到日常教学、班集体建设及重大校园活动中去,实现青年发展与儿童成长的同频共振、同向共行,让师范素养提高与校园文化建设相促相长、相辅相成。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52号。电话: (027) 6786 8256 传真: (027) 6786 5715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