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教学管理 > 正文
教学管理
教育学院2025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圆满落幕
  • 来源: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
  • 发表日期:2025-07-05
  • 阅读次数:
  • 作者:谢新裕
  • 编辑:张冉

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讯(通讯员 谢新裕)2025年7月2日至4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25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顺利举办。本次夏令营共收到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160多所高校650余名优秀大学生的报名申请,经过各研究方向导师组的评选,最终确定80名同学入营。


7月2日下午,夏令营营员报到工作在田家炳教育书院502室顺利完成,包括学员签到、餐券发放、住宿安排等。


7月3日上午,教育学院2025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在田家炳教育书院905室举行。教育学院副院长田友谊教授,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郭元祥,导师组组长李卉副教授、邢欢副教授、卢旭副教授,研究生教学秘书甘安虹老师等出席开营仪式。开营仪式由田友谊主持。



田友谊在致辞中对参与本次夏令营活动的各位营员表达了热烈欢迎和殷切希望。他围绕“一体两翼”发展思路、三大战略、四大平台、五大领域,对教育学科和教育学院的百年发展历史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同学们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挖掘自身的学习潜力,定位未来的学习目标,从而为今后的深造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郭元祥应邀作主题为“中国特色教育学自主知识创新——拒绝人的萎缩:教育学作为人学的理想与信念”的学术报告。他指出,21世纪是教育学的世纪,强调了构建中国特色教育学体系的重要性,提出应立足中国实际,融合马克思主义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重世界观、方法论统一。教育学是成“人”之学,是一门复杂科学,是关乎人、种族和人类命运的中心科学。人的发展过程、文化的过程与教育的过程之间存在“生动的循环”,教育要发展人的“核心素养”,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报告层层递进,深入浅出,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7月3日下午,学院组织营员们参观校史馆和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依次参观了印象华师、百年辉煌、世纪华章等展厅,进一步了解了华大校史校情,感受120年的历史文化底蕴。



7月4日上午,入营同学按照不同专业方向分为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特殊与融合教育、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教师教育、教育经济与管理等10个小组,与各方向导师、在校研究生代表进行广泛而深入地交流讨论,对本方向的办学特色、学术研究、师资力量和人才培养等有了进一步了解。





7月4日中午,教育学院2025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闭营仪式在田家炳教育书院905室举行。闭营仪式由田友谊主持。


刘来兵教授作为导师代表发言。他指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拥有“顶天立地”的学术传统,既紧跟国家需求与国际前沿,又扎根中国教育实践。学院导师团队“亦师亦友”,且拥有的实践场域丰富,能够为同学们提供深入一线课堂的机会。学院将为学生提供坚实的知识后盾、广阔的实践平台和温暖的成长陪伴。他鼓励各位营员思考未来,期待在金秋时节看到他们成为教育学院的新星,并相约九月共同书写精彩人生篇章。



湖南师范大学王如心同学、首都师范大学余文政同学作为营员代表,分享了参加夏令营的感悟。他们表示,在这短暂而充实的两天里,有机会听到郭元祥教授的学术报告,并与各位导师面对面进行交流,让他们感受到了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认识到构建中国特色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性。




田友谊对本次夏令营活动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他表示,此次夏令营活动举办得非常成功,各位学员的优异表现也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鼓励大家要发掘潜能,打破学科壁垒,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至此,夏令营落下帷幕。此次夏令营加深了各个学校优秀大学生对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认识,也激发了同学们对教育学术研究的兴趣与思考。同学们纷纷表示,希望通过努力,再聚武汉、相约华大!




图文记者:谢新裕

网站编辑:张冉

审读人:田友谊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52号。电话: (027) 6786 8256 传真: (027) 6786 5715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