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研工动态 > 正文
研工动态
2023年“彩虹行动”暑期社会实践襄阳队开展心理健康课程
  • 来源: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
  • 发表日期:2023-07-21
  • 阅读次数:
  • 作者:郭子翔 程靖姗 万欣琴 张可润 刘琰
  • 编辑:赵梓名

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讯(通讯员 郭子翔等)为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成长,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彩虹行动”暑期社会实践襄阳队(以下简称“襄阳队”)来到了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何岗村,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课程,在守护儿童心理健康的同时,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拥抱小黑点,接纳独特自我

 

“小黑点代表着什么?”志愿者程靖姗让孩子们在白纸上画出一个小黑点,代表着生活中的不如意和遗憾,并带领孩子们思考如何改变小黑点。她向孩子们介绍尼克·胡哲的故事:尼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却获得双学位,演讲1600余场。在观看了尼克·胡哲的演讲视频后,孩子们情不自禁地为这位身残志坚、永不言弃的大哥哥鼓起了掌。“小黑点”于尼克·胡哲而言,就是他先天的残缺,但他接纳残缺,并通过演讲将这份力量放大,温暖了亿万人。在他的故事的感染下,孩子们也拿起画笔,开始接纳自己的小黑点。“我的小黑点就像一个小花儿,一直在那,也很好看的呢!”孩子向志愿者介绍她的小黑点,笑得像花一样灿烂。

 

 

发现自己的优点,做最好的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志愿者万欣琴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并将它们画成“闪耀的星星”。孩子们给自己画上星星的过程,也是他们逐步认识自己的过程。在万欣琴的带领下,孩子们勇敢地表达着对其他同学的赞美,“她很自律,每次下课时间都在认真学习”“她很可爱,善于与别人交流”,在互夸环节中,他们的眼里充满欣喜,恰似夜空中闪耀的群星。

 

 

倾斜的爱,感恩的心

 

“表达需要勇气,生活需要感恩。”对于感恩的话题,志愿者张可润选择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着手,让他们自己在纸上描绘“爱的天平”,量化自己为父母做的事情和父母为自己做的事情,引导孩子将“感恩”可视化。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自行为这个“天平”添加倾向,最后面面相觑,异口同声地回答父母为自己做的比自己为父母所做的多了太多。张可润认为,真正的感恩教育,要源于孩子们内心的呼声,只有这样,感恩才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光影“童”行,让教育活起来

 

襄阳队为孩子们开展了两次电影鉴赏课,孩子们被电影深深吸引,乐在其中。“在前期设计课程时,我们专门拿出了两个晚上来讨论要选择什么电影来播放。”志愿者刘琰表示,“电影的选择必须综合考虑:第一,孩子年龄跨度大,电影必须适合所有孩子;第二,电影不能只让孩子们过‘眼瘾’,还要有深刻的教育内涵。”每次电影放映结束后,志愿者刘琰都会对电影进行述评,帮助孩子回忆电影内容并发掘细节,让电影鉴赏课在充满欢乐的同时不失教育意义。

 

襄阳队志愿者们在课程教学中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引导学生价值取向,在实践中磨砺自身本领,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实现大学生与儿童共同成长。

 

 

 

图文记者:郭子翔 程靖姗 万欣琴 张可润 刘琰

网站编辑:赵梓名

审读人:张萌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52号。电话: (027) 6786 8256 传真: (027) 6786 5715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