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研工动态 > 正文
研工动态
【中青报】今年走上高考考场,他借助台灯和放大镜完成了考试——05后视疾男孩华中师大开启“特教”之旅
  •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发表日期:2023-09-05
  • 阅读次数:
  • 作者:周琰 雷宇
  • 编辑:陈柯帆

9月4日,是华中师范大学开学报到的日子。一大早,一位高大帅气的男孩与父母一同走上武汉的桂子山。他爱打篮球,会弹吉他,笑起来有些腼腆,和校园里众多的“新鲜人”没有什么两样。


很多人无法想象,就是这个才满18岁的05后男孩尹宝玄,因为视力三级残疾,在刚刚过去的这一次高考中,是借着台灯和放大镜才完成了考试,最后以优异的成绩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尹宝玄来自安徽省临泉县。出生不到6个月时,尹宝玄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些“特别”——面对人人都爱看的手机游戏,他却毫不感冒,眼睛不知道在注意什么。家里渐渐发现有些不对劲,辗转多地检测,最终他被确诊为眼球震颤——眼球会出现非自主性、节律性的摆动或跳动,难以聚焦。


12C9D

尹宝玄借助放大镜做笔记(摄影/周琰)


常人看来很轻易的事情,对尹宝玄来说很费劲。写字时他需要趴得很低,书本要贴近脸才能看得清楚。


从初中起,他被“特批”带手机进校,把黑板上老师的笔迹拍下来,放大照片,以便看清楚。进入高中,板书少了,教学大多以多媒体展示为主,他便在课后主动找老师要课程课件,回家后将精要内容誊抄,整理成自己看得清的学习笔记。


考试时,不允许使用手机的规则让尹宝玄干着急。“语文、英语试卷,字数多且排布密集。考场上卷子发下来,同学们都在认真答题了,我却连试卷都看不清楚,心里很郁闷。”


但身边人温暖的举动,让他的心慢慢静了下来。


英语老师会在课堂上把题目慢慢地读一遍;物理老师会为他专门打印字迹PLUS版的试卷;数学老师会在谈心时告诉他,问题已经出现了,与其焦虑不如静下心来踏实努力,把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做到最后。


“能做一点是一点,知道自己的不足就更要多努力,笨鸟也能先飞。”着急时,尹宝玄总这么安慰自己。


再大的困难总能一步步克服。


尹宝玄介绍,虽然自己看题比较慢,但是算快一点、写快一点,也一样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


今年高考前夕,经身边的老师朋友介绍,尹宝玄递交了合理便利申请。在当地政府和学校的协助下,他带着台灯和放大镜完成人生的第一次大考,以总分639分的成绩如愿成为华中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的一名公费师范生。他的数学更是考出了142分的好成绩。


F6C1

学校帮助尹宝玄做视力测试(摄影/周琰)


选择成为一名教师,是他一直以来的志愿;选择特殊教育专业,更是对自我成长的回望。


在医院检查视力时,尹宝玄经常看到很多视疾小孩对未来缺乏信心,他们的父母也十分焦虑。


这群看不见、看不清的孩子有一扇心灵交流的窗。有类似障碍的孩子自发组建了微信群,有人分享生活的困难、心理的压力,也有人分享病情的好转、学业的进步。


疫情期间不少人表示身体每况愈下,心理负担很重,而彼时正是尹宝玄高中学习压力最大的时候,每每看到群聊中的“低气压”发言,宝玄心里总不是滋味。


“我想帮帮他们!我发现其实很多视疾人群的选择十分有限,我选择特殊教育专业,还打算辅修计算机和数学专业,希望能通过专业的理论学习和训练,为他们争取更多的权益和便利,也用自己的经历为像我一样的特殊人群做个榜样。”


9月4日新生报到现场,华师教育学院联合湖北省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为这名大学“小萌新”准备了第一份见面礼——一套价值近万元的助视仪器。


第二位礼物,是一份四年的承诺与陪伴。了解到尹宝玄存在视力障碍,学院为他配备了成长结对导师袁维。作为一名华师毕业的学姐,袁维是视障儿童教育的青年教师,为尹宝玄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据她介绍,教育学院配备特殊教育实验室,有一间专供低视力学生使用的训练室,配备专业的视力辅助工具,能帮助像宝玄一样的孩子保护好眼睛。


本科生迎新志愿者王雨宸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与尹宝玄取得联系,建立迎新宿舍交流群,为宿舍四人交流熟络提供了“云平台”。当得知两人都爱好打篮球后,他就约上尹宝玄开学一起打球,介绍其加入了学院男篮队伍,帮助他尽快融入大学生活。


F41A

尹宝玄宿舍里安全小贴士被特意打印了字号不同的两份(尹宝玄供图)


“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这个用放大镜接近梦想的男孩很喜欢作家毕淑敏的这句话。在他看来,手掌的纹路就是生来面临的困难,掌纹不可改变,但只要肯努力奋斗,克服困难,每个人都会成为更强大的自己。


原文链接:https://s.cyol.com/articles/2023-09/04/content_gGojAxtz.html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52号。电话: (027) 6786 8256 传真: (027) 6786 5715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