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研工动态 > 正文
研工动态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导学文化建设 | 教育学院举行“导学工作坊”启动仪式暨首期“师道相承,匠心育人”主题沙龙
  • 来源: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
  • 发表日期:2025-04-29
  • 阅读次数:
  • 作者:陈梦雨 童清梅 王健 薛欣雯
  • 编辑:许欣怡

       育学院融媒体中心讯通讯员 王健 薛欣雯 陈梦雨 童清梅425,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导学工作坊”启动仪式暨首期“师道相承,匠心育人”主题沙龙在田家炳教育书院905室成功举办。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教育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元祥以《永远心怀梦想,永远热泪盈眶》为题与青年导师分享育人经验。院长雷江华、副院长田友谊、党委副书记苏春艳,研究生导师代表、研究生教学秘书、辅导员等40余人参与活动。活动由苏春艳主持。



       在启动仪式上,雷江华强调了构建和谐导学关系的重要意义,并对学院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系统化推进"导学工作坊"系列活动、长效化探索导学文化培育机制的创新举措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构建和谐的导学关系,既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环,也是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更是师范高校研究生导师弘扬师道、垂范杏坛的职责使命。他结合自身育人实践,分享研究生培养心得:以“三心”(初心、热心、爱心)坚守育人本色,夯实导学根基;以“三度”(学术深度、视野广度、育人温度)提升育人水平,促进师生共进;以“三视”(仰视学术、平视学生、俯视细节)优化育人方法,赋能双向成长。



       郭元祥教授以《永远心怀梦想,永远热泪盈眶》为主题,立足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实践坐标,分享了“价值引领-学术训练-人格培育”三位一体的研究生培养范式,既强调学术硬实力的系统锻造,又注重精神软实力的浸润式培养,为青年导师们提供了“破译育人密码、重塑师生共生”的“金钥匙”。他指出,研究生导师需坚持“关注思想、关注学风、关注生活”的“三关注”原则,兼顾学生的学术能力锻造与精神品格涵育。在学术指导中,他建议通过问题导向阅读(PBR)夯实理论基础,依托成果导向组会推进科研实践,深化“进课程、进课堂、进科组”的育人机制;在育人实践中,他提倡严慈相济、以身示范,既要注重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和思想引领,激发学生使命感,也要将学生放在首位,当好学生成长的“方向盘”和“背景板”;在师生互动层面,他强调要平衡好学术引领和生活关怀,既要建立有仪式感、边界感的导学关系,也要关照学生实际需求,鼓励学生“走出去”,培育其自主发展能力,实现学术精进与人格完善的协调发展


       

       在互动环节,与会导师们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郭元祥教授针对“如何激发学生内驱力”“如何应对学术方向分歧”等问题耐心细致地为青年导师们答疑解惑,为构建高效、和谐导学模式提供精准指导。

       

       苏春艳详细阐述了学院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导学文化培育的背景和目的,并详细介绍了“导学工作坊”系列活动方案。她表示,学院立足教育家精神实践要求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基于前期师生双向深度调研数据和实际,创新构建贯穿全年的“导学工作坊”育人体系,旨在以“机制建设-场景创新-文化涵养”为路径,着力破解导学互动中“重学术轻育人”“沟通壁垒”等痛点问题,搭建“教学相长、学术共进、情感互诉、师道同承”的多元丰富的导学互动场景,培育“导师弘德育才、学生敬师承道”的和谐导学文化,着力打造研究生思政工作特色品牌,助力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随后,她详细介绍了“导学工作坊”的五大活动模块和十项重点活动安排,并公布了2025年活动月历。




文字记者:陈梦雨 童清梅

图片记者:王健 薛欣雯

网站编辑:许欣怡

审读人:苏春艳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52号。电话: (027) 6786 8256 传真: (027) 6786 5715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