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研工动态 > 正文
研工动态
师生共话和谐相处之道|教育学院举办“解忧驿站”导学交流活动
  • 来源: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
  • 发表日期:2025-05-20
  • 阅读次数:
  • 作者:吴宇琳 董洁
  • 编辑:张冉

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讯(通讯员 吴宇琳 董洁) 5月16日下午,教育学院“导学工作坊”之“解忧驿站——解锁导学相处密码”活动在田家炳教育书院901室圆满举行。学院研究生导师代表申国昌、罗祖兵、许锋华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陈真珍与3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代表聚焦导学相处中的角色定位、沟通效能及压力调适等开展深度互动交流。活动由学院党委副书记苏春艳主持。



申国昌教授以“导师之道:立德垂范,育人以诚”为主题,从爱岗敬业、严于律己、悉心指导、爱生如子、全面育人等维度开展分享。他指出,导师应立足“立德树人”核心,在学业、生活、品行与科研中成为学生成长的“全方位引路人”。他强调,导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落实教学与指导工作,在论文选题、开题、答辩等关键环节悉心指导,严控学术质量;同时还应在精神关怀、就业支持等方面践行“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将“爱生如子”具象化为切实行动,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最后,他寄语师生:“为师者用心用情,为学者用力用功。”



罗祖兵教授结合多年育人经验,分享了研究生学术成长的七步成长法,分别是:明确目标、深耕阅读、聚焦研究、持之以恒、高效执行、阳光心态与心怀感恩。他强调,科研能力是研究生的立身之本,需锤炼“选题-研究-写作”的全链条素养,而深度阅读则是基石——“宁精勿泛,读透一本胜览十卷”。除此之外,他还指出,科研需耐住寂寞、反复打磨,以任务及时回应构建师生互信。最后,他鼓励学生以积极心态化解压力,既要在学术中锐意进取,亦要在生活中常怀感恩,实现学术品格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升华。



许锋华教授以“关怀型导学关系构建与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为主题进行分享。她指出,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学关系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剖析当前导学互动中存在的低效沟通与“失语”困境等问题,主张师生需共同打破单向关系;以“双向关怀”为核心,既提升导师的育人能力,也引导学生从“被动等待”转向“主动沟通”,提升学生关怀素养。最后,她援引内尔·诺丁斯的观点总结道:“没有贴着教育标签的关怀仍然是教育,而融入关怀的教育则是意蕴更丰富、更体现教育性的教育。”



陈真珍老师以“从‘怕’到‘和’:导学关系再认识和情绪调解”为主题展开分享。她首先介绍对导学关系的类型预期和几类理解视角,并强调“嵌套于关系中的目标”这一概念。她指出,导学关系中的目标应是“导师的目标”与“学生的目标”共同构成的“双方共同的目标”。对学生而言,要成为能动的学习者、(准)科研工作者,实现“去学生化”;对导师而言,要协助学生成为(准)科研工作者,完成学术训练和学术思想表达。同时,她以具体案例分析了不同类型学生对导师产生畏惧心理的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



在互动环节,与会同学们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活动最后,苏春艳总结表示,四位嘉宾从育人理念、成长路径、关系构建与情绪调解等多维度为导学关系优化提供了实践指南,期待师生携手共建价值、学术、情感与成长共同体,为学院导学关系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未来,教育学院将持续推进“导学工作坊”系列活动,助力研究生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图文记者:吴宇琳 董洁

网站编辑:张冉

审读人:苏春艳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52号。电话: (027) 6786 8256 传真: (027) 6786 5715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