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学工动态
900多公里的双向奔赴:两校学子携手为山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 来源: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
  • 发表日期:2025-06-29
  • 阅读次数:
  • 作者:姚俊伊 勾良爽 邓渝欣 叶瑞哲
  • 编辑:张冉

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讯(通讯员 姚俊伊 勾良爽 邓渝欣 叶瑞哲)清晨薄雾中,一群年轻的身影拾级而上,这是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贵州分队的队员们,正走在前往凤冈县天桥镇红军小学的“上班”路上。作为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的生动实践,他们跨越900多公里从武汉而来,将携手遵义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同学们,在这所大山深处的小学开展为期6天的支教活动,以创新的思政课程,为乡村孩子播撒梦想的种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红歌课堂,童声唱响爱国情

实践队员白书羽深受遵义红色教育的启发,结合自身音乐专长,为孩子们精心打造了一堂红歌鉴赏课。他选取经典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从创作背景、歌词深意到旋律情感,层层剖析,引导孩子们理解歌曲内涵。课堂尾声,师生共同放声歌唱,纯净嘹亮的童声在校园回荡。这堂生动的音乐课,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种下了“我”与“国”血脉相连的情感种子。



共上思政课,薪火相传启新程

在两院实践队队长刘玉、李梦宇的组织下,并在当地老教师的指导下,团队融合“重走长征路”的感悟,联合设计并讲授了“系好红领巾,迈向共青团,奔赴新征程”主题团课。课程系统介绍了红领巾的象征意义、共青团团徽的构成要素以及伟大建党精神,清晰阐述了少先队、共青团、共产党一脉相承的关系。队员们鼓励孩子们在成长的不同阶段,积极向先进组织靠拢,铭记先辈功勋,坚定拥护党的领导,努力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课堂内外,师生共成长

除红歌鉴赏与主题团课外,实践队员们还深入挖掘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教学,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主题课程。在课程设计与讲授的实践中,来自两个师范院校的队员们不仅深化了彼此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扎实锤炼了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更深刻感受到了红色革命文化的磅礴力量。“当孩子们跟随节奏,认真唱响红歌的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教育拥有了鲜活的生命力。”队员白书羽动情地说道。


实践队带来的红色系列课程在学生中引发了热烈反响。课堂上,求知若渴的目光专注闪亮;讲解后,自发响起的掌声热烈真诚;下课时,围绕在队员身边提问的小身影络绎不绝。相信经过这几天的课程,孩子们能够打开视野,见到山那边的世界;内化于心,赓续革命精神薪火。



作为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华中师范大学组团的重要成员,两校学子跨越山海携手支教,在集体备课、合作教学的过程中碰撞思想火花,既促进了个人成长,又为山区孩子点燃梦想与希望,更探索了新时代基层实践育人的新路径。从跨越900公里的奔赴,到攀登227级台阶的日常,丈量的是地理的距离,拉近的却是心灵的距离。当听到有孩子坚定地说出“我要像革命先烈一样,好好学习,将来报效国家”时,所有的路途劳顿与辛勤付出,都化作了照亮孩子们前行道路的点点星光。




图文记者:姚俊伊 勾良爽 邓渝欣 叶瑞哲

网站编辑:张冉

审读人:王璐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52号。电话: (027) 6786 8256 传真: (027) 6786 5715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