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讯(通讯员 姚俊伊 勾良爽 滕宇骥 叶瑞哲 邓渝欣)为践行教育强国使命,助力山区学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6月25日到30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小椒鱼”暑期社会实践队贵州分队深入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天桥镇红军小学,开展了一系列以红色文化传承与生涯规划引导为核心的特色课程。通过双向奔赴的教育实践,队员们为孩子们播撒梦想的种子,点燃成长的希望。
红色基因浸润心灵:让思政教育落地生根
通过前期遵义会议会址参观、重走“长征路”等实践活动,队员们充分挖掘当地的红色资源,以创新形式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与使命担当。
队员白书羽结合遵义红色文化,精心设计了一堂红歌鉴赏课。通过解析《我和我的祖国》的创作背景与歌词深意,引导孩子们理解“我”与“国”的血脉相连。课堂尾声,师生齐声合唱,嘹亮童声回荡校园,爱国情感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扎根。

在队长刘玉的组织下,实践队联合当地老教师,开展了“系好红领巾,迈向共青团,奔赴新征程”主题团课。课程系统讲解红领巾、共青团团徽的象征意义,阐述了少先队、共青团、共产党一脉相承的关系,鼓励孩子们铭记先辈精神,奋发进取,努力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此外,队员们还开发出了红色经典油画鉴赏、红色诗歌创编等系列红色主题课程,将长征精神与地方革命故事融入教学,既拓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厚植了红色革命精神。课堂上,孩子们专注的目光、热烈的掌声,以及课后围绕队员提问的身影,无不彰显红色教育的感染力。

生涯规划启迪梦想:为山区孩子打开视野
在筑牢精神根基的同时,实践队还注重为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队员们结合自身求学经历,通过生动的大学图景与职业引导,帮助山区学子拓宽视野,规划未来。

队员滕宇骥以华中师范大学校门图片为引,讲述了学校从文华书院至今的发展历程,阐释“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校训精神。勾良爽则通过四季校园风光与古今建筑,展现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并巧妙关联红军小学的红色故事与当地唢呐文化,深化了学生对文化传承的理解。

作为公费师范生,勾良爽详细介绍了“公费师范生项目”的优惠政策与基层服务实例。滕宇骥则展示校友在各行业的卓越成就,强调工程师、公务员、创业者等多元职业路径,拓宽学生的职业视野。

在“我的理想”交流环节,孩子们畅所欲言:军人、农技员、教师……实践队员耐心倾听,鼓励他们发掘自身优势,勇敢追梦。课程结束时,队员们为每位学生写下毕业寄语,希望他们以此次为起点,迈向心中理想的大学殿堂。“这些课程就像一粒粒种子,”实践队队长刘玉说,“我们相信,总有一天它们会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
教育力量滋养成长,红色精神照耀未来
此次支教活动是“小椒鱼”实践队教育帮扶的生动实践。红色课程铸魂育人,生涯课程启智润心,队员们跨越900多公里的山海之距,以专业与热情为山区孩子点亮星光。夕阳下,教学楼“托起明天的太阳”标语与红军军旗交相辉映,见证着教育力量与红色精神共同滋养新一代的成长。
图文记者:姚俊伊 勾良爽 滕宇骥 叶瑞哲 邓渝欣
网站编辑:周文财
审读人: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