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学工动态
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华教学堂实践队开展"缅怀英烈,赓续英魂"主题党日活动
  • 来源: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
  • 发表日期:2025-07-18
  • 阅读次数:
  • 作者:董洁 黄锐蕊
  • 编辑:周文财

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讯(通讯员 董洁 黄锐蕊)华中师范大学华教学堂实践队于7月14日在恩施州宣恩县烈士陵园开展“缅怀英烈,赓续英魂”主题党日活动。活动通过瞻仰烈士陵园、共备微党课、与先烈“跨时空对话”等形式,引导青年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红色精神,锤炼党性修养。


追思英烈悟初心 沉浸体验铸信仰

宣恩烈士陵园松柏苍翠、青山肃穆,长眠于此的,是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牺牲的无数先烈。上午九时,实践队全体成员身着统一服装,列队步入陵园,举行庄重的纪念仪式。



在巍峨的纪念碑前,队员们依次敬献鲜花,鞠躬默哀,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风吹松枝,仿佛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一束束菊花轻轻摆在石阶上,将思念与敬意一同送达。



随后,队员们绕行纪念碑一周,认真阅读碑文,感悟先烈们的英勇事迹。



小组代表轮流讲述了板栗园大捷、上甘岭战役以及烈士王业成的英雄事迹。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如同历史画卷缓缓展开,红军如何巧妙布阵、英勇作战,全歼敌军;战士们怎样在严寒和炮火中坚守阵地;王业成的无畏精神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他们用生命守护了这片土地的安宁,这份牺牲值得我们铭记。”讲述结束后,队员们沉默良久,心中默默许下传承信念的誓言。



仪式最后,实践队全体队员面对党旗庄严宣誓,铿锵誓言在陵园中回荡。



同备共讲强信念 研思互学提本领

下午,实践队围绕“沉浸思政·行走党课回课堂”主题,集体开展“微党课”同备共讲活动。队员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上午的实地参观感悟和当地红色历史素材,自主设计党课内容、构思讲授形式,力求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



三个小组围绕不同主题展示微党课成果。第一组以椒园镇石马村参加过“上甘岭战役”和“金城反击战”等著名战役,荣立集体特等功一次、集体一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一次的抗美援朝老兵陈玉林为主角,讲述他在上甘岭阵地上的坚守,用一段平凡而顽强的故事诠释信仰的分量;第二组聚焦王业成,还原他在板栗园战役中掩护战友的瞬间,“那一刻的挺身而出,是最直接的担当”;第三组立足于战术与群众视角,深入剖析板栗园大捷背后所蕴含的红军智慧以及群众支持,使革命记忆更为立体、更具可感性。



展示结束后,大家围绕内容逻辑、表达方式等方面展开交流讨论。“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以小组共备的方式打磨党课,动手做内容、自己上讲台,参与感特别强。”实践队成员吴超在分享中表示。



纸短情长承信仰 时空对话致英雄

活动尾声,实践队员们以笔为媒,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特别对话。在洁白的信纸上,既有对先烈的无限追思,也有新时代青年的庄严承诺。


一名队员在信中谈道“尽管我们身处不同的时空,但当我站在纪念碑前,读着你们的故事,那份为信仰燃烧的热忱,穿越数十载光阴,依然滚烫地传递到我心中。”也有的队员细腻而坚定地表示:“先辈们在黑暗中擎起火把,我们在阳光下接过火炬。你们用生命书写的答案,将由我们这一代青年,用智慧和汗水,在新时代的考卷上继续作答。”



一封封“时空信件”,承载着新时代青年对革命先烈的无限追思、崇高敬意和庄严承诺。队员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让红色基因在心灵的共鸣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下午五时,活动圆满结束。一次庄重的瞻仰、一堂生动的党课、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此次活动通过多元化的形式,架起了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让红色基因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未来,队员们必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收获,将英烈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昂扬的奋斗姿态,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中贡献青春力量。



图文记者:董洁 黄锐蕊

网站编辑:周文财

审读人:苏春艳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52号。电话: (027) 6786 8256 传真: (027) 6786 5715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