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学工动态
实践筑梦,分享赋能——第一期“实践归来话成长”交流分享活动顺利举行
  • 来源: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
  • 发表日期:2025-09-26
  • 阅读次数:
  • 作者:王叙心 姚俊伊 田炜迪
  • 编辑:阙梦佳

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讯(通讯员 王叙心 姚俊伊 田炜迪)为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提升学生实践能力,9月21日晚,学院在8310教室举办首期“实践归来话成长”交流分享活动。我院“小椒鱼”暑期社会实践队贵州分队队员勾良爽、武汉及孝感分队队员刘馨雨作经验分享,活动由2024级本科生辅导员史磊主持。


勾良爽以“坚定教育信仰,厚植爱国情怀”为主题,分享了贵州分队在遵义地区的实践经历及心得。实践队从武汉出发赴遵义,通过与遵义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师生座谈、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及纪念馆、重走长征路等方式,深入感受红色文化,并在凤冈县天桥镇红军小学开展支教与调研工作。


勾良爽引用陶行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总结教育实践体会,强调教育是双向互动的过程,并鼓励同学们积极投身实践,深入体验文化,传递教育价值。她详细介绍了支教课程设置、课程设计理念等内容。此外,实践队还通过问卷和访谈等形式,对当地红色教育资源现状与发展需求开展调研,有效提升了实地研究能力。




刘馨雨作为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武汉分队和孝感分队的两队成员,介绍了在两地的实践经历及感悟。在武汉托育中心,她同队员们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参与课程设计与日常托管工作,并对比分析了托育中心与幼儿园在运作流程和教育重点上的差异。


在孝感实践期间,她与其他10名队员共同负责30余名小学生的爱心托管班。面对年龄跨度大、设施有限等挑战,团队通过明确分工与协作,保障托管质量,获得当地政府与家长的高度认可。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手工制作,队员亦创作书签留念,共同营造了融洽的教育氛围。她建议未来参与实践的同学应明确研究方向,加强田野调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社会实践是同学们提升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正是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生动体现。在此次分享活动中,两位队员通过自身的真实案例,展现了教育实践的多维价值,为在场同学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思路与方向,有效激发大家参与教育实践、提升综合能力的热情。



图文记者:王叙心 姚俊伊 田炜迪

网站编辑:阙梦佳

审读人:王璐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52号。电话: (027) 6786 8256 传真: (027) 6786 5715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