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 首页 > 党群园地 > 党建活动 > 正文
党建活动
小学教育专业第六次读书分享会成功举办
  • 来源: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
  • 发表日期:2023-04-29
  • 阅读次数:
  • 作者:曾小红
  • 编辑:赵梓名

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讯(通讯员:曾小红) 2023年425日下午,2022级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2023年度第六次读书分享会在田家炳教育书院410教室举行。致知读书会小学教育分会负责人曾小红同学担任主持人,朱琰、宋佳怡、万欣琴、薛贤茹、徐欢欢、郑国秀、孙佳欣、李莹八位同学先后作读书分享。


1.《在群中 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心理学》

作者:韩炳哲

分享者:朱琰

第一位分享者朱琰同学分享的是《在群中 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心理学》。作者韩炳哲站在批判的角度揭示数字时代的一些现象,一针见血地刻画了一些数字时代的典型现象,如网络暴力、信息倦怠等,通读全文不难发现作者很擅长用旧有的哲学思想来映射现代社会的新问题。书中提到的观点现象给了我们很好的警示,让身处现代的我们重新意识到了我们身处而不自知的现象。



2.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分享者:宋佳怡

第二位分享者宋佳怡同学介绍了《被讨厌的勇气》一书。她的分享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目的论和弗洛伊德的原因论进行对比分析,并介绍了本书的大致内容。第二部分对书中的一些经典观点进行分析,把“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我们为什么不幸福”、“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以及“我们如何才能获得幸福”等问题一一呈现,分享过程中将阿德勒心理学与教育、自我成长联系在一起。第三部分分享读书心得,她谈到人要学会自我接纳、发现身边的幸福以及拥有甘于平凡的勇气。


687E8


3. 教育人类学

作者:克里斯托夫·武尔夫

分享者:万欣琴

第三位分享者万欣琴同学分享了《教育人类学》的第一、二章以及第三章的部分内容。该书的第一部分为读者描绘一个广阔的历史-文化图景,关注的是人类追求完美的目标和改变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关系。第二章从比较人类学与历史教育人类学的重要意义,对教育与模仿之间关系的理解,对语言、人类学、教育理论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可能性三个方面对关于个体的教育进行了讨论。第三章讲到除了教育以外,工作成为对人类进行完善的次要策略。此外,她还提到了一些她关于目前教育的看法,如: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学生成性、因材施教等等。




4.教育人类学

作者:克里斯托夫·武尔夫

分享者:薛贤茹

第四位分享者薛贤茹同学分享的是《教育人类学》第三章的第五部分、第四章和第五章。第三章的第五部分主要是写纪律社会:工作的缺失与扩张。第四章主要提到模仿作为人类学的一个概念。模仿是文化、教育和社会存在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甚至扩展到人类活动、交互和生产的许多领域。第五章主要写教育中的模仿。模仿最初被应用于教育,出现在柏拉图《理想国》第三卷中。模仿过程在教育和社会文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5.《学习中心教学论》

作者:陈佑清

分享者:徐欢欢

第五位分享者徐欢欢同学分享的是陈佑清教授所著的《学习中心教学论》,她主要从分享缘由、主要内容和具体案例三个方面展开。她提到本学期开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相关课程让她有了许多疑惑与思考,尤其是教学设计怎么做,教学应如何展开等相关问题。她在阅读后有了较为清晰的教学思路,且结合之前在实习工作中发现的新教师只关注自己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要加强对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的关注,学生只有真正实现能动、独立的学习,才能收获学习的实质效果。她从本书的具体内容出发,介绍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重点向同学们分享了学习中心教学的特质及其教学过程组织。



6.杀死一只知更鸟

作者:哈珀·

分享者:郑国秀

第六位分享者郑国秀同学分享的是一部美国公认的文学经典,由哈珀·李撰写的文学教育类书籍《杀死一只知更鸟》。她从作者简介、创作背景、主要人物、主要内容、个人感悟五个方面进行分享。《杀死一只知更鸟》以“斯科茨博罗案件”为蓝本进行创作,全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讲述了杰姆和迪尔在梅科斯特小镇与怪人拉德利发生的一些事情;第二个部分讲述的是斯库特和杰姆无意间卷入成人的世界,与父亲阿迪克斯一起帮助黑人汤姆辩护的故事。这本书只有两次提到过知更鸟,结合上下文可以知道知更鸟是纯真、美德以及受害者的象征。读完此书,她最喜欢的是阿迪克斯教育斯库特和杰姆的方式,这种言传身教将善良、勇敢、正义这些美德刻进了他们的骨子里。与拉德利相比,斯库特是幸运的,他们二人之间受到的不同教育模式也正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7.什么是教育

作者:雅斯贝尔斯

分享者:孙佳欣

第七位分享者孙佳欣同学分享的是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她主要分享了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以及教育过程的观点,如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不过是主体间灵肉的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借助文化传递的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她认为,当今的教育过多地关注教育对社会的贡献,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构建关注程度不够,对精神的关注应该是重于知识的传授,任何科学知识的获取都应该建立在精神导向的基础之上。



8.《优秀的绵羊》

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

分享者:李莹

第八位分享者是李莹同学,分享的书目是《优秀的绵羊》。首先,她介绍了本书的创作背景。当时威廉感觉美国的精英教育陷入了误区,离开耶鲁大学之后应邀到全美各大高校进行演讲,解答学生的疑惑,此书是他这段历程的总结与思考。其次,她介绍了本书内容。全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美国精英教育系统本身;第二部分为学生提出建议,阐述学生应该怎样做,才能摆脱精英教育的系统;第三部分讨论了人文教育的意义、价值;第四部分把话题拉回到社会这个更大的背景中。最后,她分享了读书感悟。她谈到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应不断培养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要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沟通,不断提升自我。




图文编辑:曾小红

网站编辑:赵梓名

审读人:张萌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52号。电话: (027) 6786 8256 传真: (027) 6786 5715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