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方雪琴 杨文黛 摄影:袁腾飞 编辑:孙丹)2018年5月8日下午,教育学院高水平研究生国际化课程《西方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系列课程之二在田家炳楼502教室如期开展。教育学院院长雷万鹏教授、毛齐明副教授、杨杏芳副教授、高巍副教授、杨文黛老师、教育学院百余名研究生,以及武汉市汉阳区、洪山区中小学十余名科研主任等参加了学术研讨。


本堂课依然分讲授和讨论两个环节进行。英国国王大学Ellis教授带领大家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视角对教师教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讲授环节中,Ellis教授介绍了该理论创始人维果茨基的生平和研究成果,阐明了该理论的思想本质,他勾勒了分别以维果茨基、列昂捷夫、恩格斯托姆为代表的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活动理论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意义。


课堂后半段,Ellis教授组织师生们以4~6人小组的形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给予每个小组一个提问的机会。对于各小组提出的问题,Ellis教授都做出了详细耐心的解释,现场讨论气氛浓烈。
最后,毛齐明副教授结合大家的疑惑和需求对课堂内容进行了总结,分别提炼出了三代活动理论的关键词——“工具”、“目标”和“矛盾”。毛齐明副教授指出活动理论不仅是一个理论,更是一种研究框架和方法论。


至此,西方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第二次演讲圆满结束。演讲之后,同学们仍意犹未尽,饶有兴趣地围着教授提问,教授十分欣赏同学们好学的态度,对于大家的问题一一做了解答,同学们也都更加期待明天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