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 首页 > 校友天地 > 校友风采 > 正文
校友风采
康永久:从桂子山走出的教育大家
  • 来源:教育学院融媒体中心
  • 发表日期:2022-06-22
  • 阅读次数:
  • 作者:赵恒健
  • 编辑:高建瓴


个人简介:康永久,男,1968年12月出生,湖南邵阳人。1991年9月至1994年6月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原理专业获研究生学历和教育学硕士学位;1998年9月至2001年6月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获博士研究生学历和教育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基本理论研究院院长,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教育社会学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


脚步不歇,植根教育土地


1984年初中毕业后,康永久考入邵阳师范学校,并于三年后凭借优异的成绩保送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从那时起,康永久就扎根教育领域,逐步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本科期间,康永久就读的专业是学校教育。四年的专业学习使康永久的思维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他在1991年成功考取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育学原理硕士研究生,最终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教育中的民主问题》,顺利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


从华师硕士毕业后,康永久曾在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任教,担任教育学教研室主任和教育系工会主席。1998年至2001年,康永久在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教育学原理专业获博士研究生学历和教育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学位论文《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被评为2003年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这对新设立的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博士点意义重大。也正是在这里,康永久确立了自己的研究专长——新制度教育学。


但康永久并没有满足于此。2002年9月,康永久收到华东师范大学陆有铨教授的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其间,他还曾被借调到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处短暂工作。他的博士后出站报告,《知识输入还是制度重建——公立学校制度变革的中国道路》,也是一份高质量的博士后出站报告。2004年11月出站后,康永久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工作至今。


著述不断,潜心教育研究


自康永久投身教育学研究以来,他先后完成了《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知识输入还是制度重建——公立学校制度变革的中国道路》、《绿色教育的实践立场:现场中的理论研究》、《教育创新制度研究》、《教育学原理五讲》、《教育中的三个世界:教师知识的制度维度及其影响》等一系列论著。康永久说,对教育学他是因努力而生情。在从学生到学者的转型过程中,面对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三个研究生发展方向,康永久在分析自身性格特征后,决定攻读教育学。在教育学院读研阶段,老师们都认为康永久能读书。事实证明他善于反思自己每一阶段学习的处境,对自身抱有高标准的要求,有投身教育学研究的长久动力。


尽管治学路上经历过一些困顿,康永久最终走向了教育学的澄明之境。1995年,在张家界举办的教育基本理论年会上,康永久文思如泉涌,获得了在场许多同行学者的褒扬,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开玩笑说,要给他颁发“第一提问手”称号。后来,康永久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读博前后他陆陆续续地写了《教育过程基本结构的革命》、《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冲突与走向》等几篇原创性高质量文章,找到了一点入门的感觉。入门之后,就是不间断地修行打磨,“等到写博士论文《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样一个‘新制度教育学’的概念,好像给自己圈了一个山头,让自己有一种占山为王的感觉。”彼时彼刻,康永久算是真正地钻进了教育学领域,并在往后的学习研究中越学越游刃有余,越做越得心应手。


康永久认为,学教育学是一个从“无感”到“有爱”的过程。他在教育学领域最有特色的理论建树,是围绕专业教育学、魅力教育学以及制度情境下的教育学展开的。在这三种相互作用的教育学中,康永久在科研方面筑起了一座高峰。


求知治学,回归教育本初


在很早的一次讲座中,康永久就指出了当时教育生态下专业教育学的困境:“当我们专业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讲究技巧;当我们开始讲究技巧的时候,我们就不是掏心窝了;而当我们掏心窝的时候,我们又只能教有限的有缘人。”他渴望通过对上述三种教育学的研究,来找到一种让教育更好地作用于人的发展的路,使其回归原初本质,更大限度地服务个体发展。


康永久认为,同样的一套教法,同样的一个老师,在不同的课堂中,有可能被学生完全不同地界定。基于此种认识,他十分看重教育中学生的意向状态。结合自身研究领域与授课经历,康永久逐渐悟出了“老师究竟应该另学其他教育学,还是发挥知识本身的教育力量,需要考虑制度情境的影响。”在往后求知治学的道路上,他围绕教育学关注人、发展人的核心问题,将教育学与其他专业领域知识融会贯通,创作了独具特色的《教育学原理五讲》,实现了教育思想境界的又一次跨越。


在康永久看来,魅力的教育学有着丰富的现实意义。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他希望老师要发挥好自身学习思考的能动性。他曾说:“所有立志成为老师的人,都要逼着自己在所教学科上敞开,让自己与知识融合。不要总是试图借助各种专业的沟通与组织技巧与学生沟通,更不能借此维护自己的权威,阻碍学生的发问。”他认为只有不思进取的老师才需要现成的配方,真正的老师都想看到未知之物。


除了对教师抱有要求期待,康永久认为教育育人功能最大程度上的实现更离不开学生的“天生丽质”。他反对家庭和学校向儿童过早传输世俗功利的思想,而是要教导学生相信生活,不被世俗的偏见套住,从而走上最能发挥能力的道路。“对我们来说,老师或父母在任何时候都要有一种‘纯粹目光’,要用知识帮助学生真正认清生活的面貌,建立起对世界真正的洞察;要尽可能让单纯、情怀和理想主义在他们心中生根;要让他们与世界和解,相信社会,并努力去改变社会。”康永久如是说。


把握好教育的育人本质,对教育现象不懈研究,对教育真理持久追求,这是康永久治学的基本态度,是他在教育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不二法门。


图文记者:赵恒健

网站编辑:高建瓴

审读人:黄玉新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52号。电话: (027) 6786 8256 传真: (027) 6786 5715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