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 首页 > 校友天地 > 校友风采 > 正文
校友风采
李俊杰:秉持幼教情怀,播撒教育火种
  • 来源:校友工作办公室
  • 发表日期:2022-11-06
  • 阅读次数:
  • 作者:方晓芬
  • 编辑:张萌

微信图片_20191018210026

 

个人简介:李俊杰,男,1965年生,河南省林州市人,中共党员。1987至1989年就读于河南教育学院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1988至1992年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曾任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幼儿教育教研员、蛇口幼儿园副园长,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学术委员,深圳广播电台《走近孩子》、《教育面对面》节目主持人。现任深圳市一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一杰早期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园长发展论坛主席,幼儿园高级教师。

 

深耕专业,潜心成长


1987-1989年,李俊杰在河南省林州市第五中学教授英语。在教授高中学生英语的过程中,他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方面中存在着一些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引发了他的思考。为了解决问题、提升自我,在两年的教育实践后,他决定离职进修。在进修过程中,受华中师范大学刘荣才教授早期教育思想的启发,他逐渐意识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这也促使他从最初关注英语学科教学、学校教育研究到投入学前教育工作的转变。

 

坚定信念,追求理想。在华中师范大学的学习不仅让李俊杰学习到更专业的教育知识,也坚定了他未来在学前教育领域深耕的信念。李俊杰自1992年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遵从内心的选择,前往学前教育一线进行教学,致力于把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993年,他出任蛇口幼儿园副园长,在任期间致力于开展幼儿园教育整体改革实验研究,成为我国第一个到幼儿园任职的硕士,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深圳特区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聚焦幼儿教育目标,投身学前教育研究。经过在校期间的思考学习及导师的指导,李俊杰的硕士论文《论我国幼儿教育目标》提出了以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为核心的三维立体目标体系,这为他此后的学术发展奠定了基础。1993年,他主持了国家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青年专项重点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幼儿教育目标研究”。此外,他还发表了《幼教改革现存问题的经济制约性浅析》、《论幼儿言语习惯中的模仿》等论文和译文10多篇。他说,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学校的培养与熏陶。

 

情系教育,投身实践


科学培养儿童是孩子成年幸福的根基。李俊杰认为0-6岁的经历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即0-6岁的教育经历对个体的个性、社会性、智力、情感等方面有深远的影响。只有科学地培养儿童,成年以后他们才更有可能拥有幸福的生活和成功的事业。因此,他将研究领域聚焦在0-6岁儿童早期教育课程、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家庭教育等方面。


不为繁华易匠心,奋楫扬帆新征程。李俊杰先后创办了深圳市罗湖区一杰早期教育研究室和深圳市一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始了0-6岁早期教育机构教师、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和家长培训工作。他们的培训致力于汇集更多热爱早期教育的工作者和家长们,希望有更多热爱学前教育行业的人加入他们的团队。截至2019年底,李俊杰已经在全国各地做早期教育讲座和学术报告1000余场。近几年,他担任广东、湖南、湖北、河南、陕西、贵州、四川、重庆、甘肃、吉林等省(市)国培班讲师,两次被湖南省国培办评为“优秀培训者”。


躬身幼教,砥砺前行


“办好幼儿园的关键在于教师”。李俊杰秉持着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在传播儿童本位教育的道路上不懈努力着,他期待能够启发更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做好学前教育。因此,他多次在河南、贵州、甘肃、青海、湖南、广西等地进行乡村幼儿教师公益培训,为落后地区的一线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支持。李俊杰对早期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了30余年深入、独到的研究,为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的传播和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和重要贡献。


“生命短暂,在有限的生命里朝着正确的方向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2010年以来,李俊杰走访英国、德国、美国、芬兰、日本等多个国家,考察各国不同理念的早期教育及社会文化,进一步对国际早期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将国际早期教育先进理念和方法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推动我国0-6岁早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让家庭更加幸福,让社会更加美好。


竭尽所能,全力以赴。三十余年以来,李俊杰始终坚守在学前教育领域,传播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倡导儿童个性发展,让儿童本位思想之花开遍神州大地。


本文已经校友审阅

参考资料:[李俊杰][新时期中国幼教的创新与学前专业大学生的行动][12-03]-西华师范大学-网站首页 (cwnu.edu.cn)


图文记者:方晓芬

网站编辑:张萌

审读人:黄玉新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52号。电话: (027) 6786 8256 传真: (027) 6786 5715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