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 首页 > 校友天地 > 校友风采 > 正文
校友风采
龙立荣:研精覃思做学问 诲人不倦育桃李
  • 来源:校友工作办公室
  • 发表日期:2022-11-10
  • 阅读次数:
  • 作者:刘秋玉
  • 编辑:黄韵晨


个人简介:龙立荣,男,1963年9月出生,湖北潜江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1983级本科生、1987级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历任华中师范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华中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主持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主持参与10余项企业管理咨询项目,目前主要从事分享型领导、雇佣关系、分配公平等方向研究。在《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管理世界》、《心理学报》等主流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累计2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4部。


勤勉求学 宁静致远


1979年,龙立荣高中毕业,当时的他并没有考上大学,而是上了一所师范学校。师范学校毕业后的龙立荣先是当了两年中学老师,后于1983年再次参加高考,最终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专业。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龙立荣对于校园的印象是“环境优美、思想活跃,男女比例比较均衡”。

在本科学习期间,龙立荣思维活跃、逻辑严谨、积极进取,学用结合。连续两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标兵”。作为教育系的学生,需要学习一些科学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领域),但是学校当时没有设立心理系,更缺乏教授实验心理学的专业老师,而学院又想把教育系办好、办扎实,便推荐学生到开办心理学专业的大学进行学习。品学兼优的龙立荣是当时的最佳人选,于是他于1985年9月被交流到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心理学。在北师大学习期间,龙立荣以其超强的学习力,仅用两年时间就修完了心理学专业四年的核心课程。学有所成后,龙立荣回到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实验心理学相关课程。因此,在龙立荣的本科求学经历中,前半段时间在华中师范大学,后半段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这在当时是一种特殊而且创新的培养方式。

学贵得师,春风化雨是他在华中师范大学求学期间的深刻感受。有四位老师对龙立荣影响深远:王启康老师对待学术研究严谨专注、孜孜不倦,对待生活却朴素无华,对龙立荣影响颇深。陈沛霖老师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精神对龙立荣形成批判性思维有很大帮助。刘华山老师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待人真诚、德为人先,让龙立荣备受濡染。研究教学论的旷习模老师扎根中小学教学一线,将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这对龙立荣后来将学问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也是龙立荣后来从研究管理心理学转到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


在华中师范大学工作的几年中,龙立荣对学校心理学早期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贡献非常大。从只有一个硕士点,到获批一个博士点,再到发展成一级学科的博士点,在整个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学科发展历程中,龙立荣劳苦功高。完成了学校心理学专业的发展使命以后,龙立荣于2004年离任华中师范大学,至华中科技大学任职,进一步探究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问题。

龙立荣的人生理念是“做‘顶天立地’的学者”。他说:“所谓‘顶天’,就是要有学术的前瞻性,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去研究一些新问题,发现其学术价值;‘立地’就是指研究问题要源于生活,心理学是一门兼具基础和应用型的学科,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管理学领域,为企业管理、组织管理服务,做这样的研究可以对管理的实践有所贡献。”

在龙立荣看来,科研动力根植于对学科的热爱。做科研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每当看到一篇好文章、听到一个好故事或者琢磨一些新事物,他都会喜出望外。龙立荣所做的研究与企业管理问题紧密联系,多以交叉学科的视角选题,实现了心理学与管理学的整合运用。

从1998年至今,龙立荣在其研究领域辛勤耕耘,成绩斐然。他主持过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两项为重点项目),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会评专家、《心理学报》副主编,并被邀请到多所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大学开展学术讲座,分享研究心得。在每一场讲座中,他都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述,内容鞭辟入里、幽默风趣,让听众有醍醐灌顶、如沐春风之感。


师者匠心 止于至善


龙立荣从事教学工作比较早,教学经验丰富。敬业尽职,匠心独运是他的工作原则。1981年,龙立荣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在中学任教两年,1987年起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本科生课程,本科毕业之后一边读研一边教授实验心理学课程。由于他所教授的课程大多偏向于方法论,逻辑严密,但也枯燥乏味,因此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为了让学生不犯困、听得明白,龙立荣在讲课方式上花了不少心思,每次授课他都力求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教学时,龙立荣始终坚持以爱育人,润物无声。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好老师,爱心是排在第一位的。他曾做过关于“一个好老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的研究,原本以为知识和能力是第一位的,但是研究结果却出人意料,结果表明,要成为一名好老师,爱心是第一要素。该研究结论对龙立荣的影响很大,而他的教育观念也因此逐渐转变。

老师爱学生,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无论是奖励、惩罚还是点拨,出发点应该都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龙立荣跟自己的学生走得很近,他能准确地叫出自己所带学生的名字,并且知道他们来自哪个地方。在备课的过程中,他不仅仅会准备课堂教学内容,还会提前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

如果学生没有收获,龙立荣会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换位思考,教学相长。在备课过程中尽心尽力,把自己复盘到学生的状态,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是他给自己定的备课标准。龙立荣非常排斥照本宣科,他的每一堂课都是在自己理解透彻的基础上去讲授,所以他从本科、研究生到在职的职业教育的课程,都很受学生们欢迎。

作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杰出院友,龙立荣希望教院学子能够抱着一种开放的心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拥抱更大的世界。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看到更多精彩,人生才会有更多可能。执着科研,用心教学。在龙立荣身上,既有学者的潜精研思,也有师者的诲人不倦。如今,龙立荣在教学、科研的路上已经走了将近四十年,但他依然虚怀若谷,砥砺前行。



资料来源:线上访谈

本文已经校友审阅


图文记者:刘秋玉

网站编辑:黄韵晨

审读人:黄玉新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52号。电话: (027) 6786 8256 传真: (027) 6786 5715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