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易红郡,男,1970年生,湖南攸县人。华中师大教育史专业硕士(1997)、北师大教育史专业博士(2003)、华东师大博士后(2009)、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2013-2014),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常务理事、中宣部“马工程”教材编写专家。现为湖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教育史、比较教育研究,尤其在英国教育史研究方面有所建树。先后主持首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以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重点和国家一般项目等30余项。出版外国教育史研究专著5部、参编8部,在各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0余篇。曾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第四届湖南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第十一届湖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刻苦求学桂子山
易红郡于1994年9月考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师从任钟印和杨汉麟教授,攻读外国教育史专业硕士学位,从此结缘于桂子山,踏上学术研究之路。入学后,在华师浓郁的学术氛围中,易红郡虚心好学,脚踏实地,每个学期按照自己的规划进行阅读,焚膏继晷,从未在晚11点前就寝。在自身努力和任课教师任钟印、杨汉清、杨汉麟、周洪宇、喻本伐、熊贤君、周采、方彤等教授的指导下,他的学术视野不断拓宽,科研能力日益精进。
易红郡读研期间,任钟印和杨汉麟对其学术发展影响极大。他的硕士论文选题就是受任教授《美国教育史》这门课程的启发,定为“19世纪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考察”。对于任先生的授课,易红郡至今记忆犹新:“任先生把我们中外教育史专业四位研究生领到他的家里上课,在一个大约8平方米的书房里,左边两面墙是高高的书架,里面放满了一排排泛黄的书籍和几本厚厚的大辞典。任先生坐在书桌旁边,跟朋友聊天似的娓娓道来,旁征博引又不失诙谐幽默,把一部美国教育发展史梳理得清清楚楚。我们听后受益匪浅,更为任先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功底所折服!”杨汉麟教授对易红郡的学术指导更是无微不至,倾注了大量心血。易红郡硕士毕业后至今,仍然与杨教授保持了密切的学术联系,可以说正是杨教授的教导、鼓励和提携,把他逐步引入到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学术殿堂。出道后,易红郡和杨汉麟进行过多次合作,如《外国教育实验史》、《外国教育通史》(第7卷)、《近代早期西方教育的演进》等。桂子山上三年的求学经历及名师指点,为其以后的学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耕英国教育史
易红郡于2000年9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继续攻读外国教育史专业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教育史专家史静寰教授。从博士期间起,他开始将研究兴趣聚焦于英国教育史,随后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不懈探索,并且取得了诸多重要阶段性成果。
易红郡的博士论文于2005年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题为《从冲突到融合:20世纪英国中等教育政策研究》。该书试图将教育史研究和政策分析相结合,从教育政策角度系统地研究英国中等教育的历史变迁。“这种探索对于开阔教育史研究视野、更新教育史研究方法都具有重要意义”。该书后被纳入由易红郡主编的《英国教育史研究丛书》,并且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字数也扩充到58万字,2022年3月由河北大学出版社重版。这是目前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领域第一套研究英国教育史的系列丛书。
随后,易红郡又先后出版了《英国教育的文化阐释》、《战后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英国教育思想史》。其中《英国教育的文化阐释》从宗教文化、人文主义、贵族精神、经验主义等视角,分析不同文化形态与教育变迁的关联,以及它们之间互动的逻辑。该书由杨汉麟教授作序,他认为该书“开辟了一条以文化作为分析框架来诠释教育历史的新途径”;《战后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则从教育政策角度考察战后英国高等教育的变迁,重点解读了战后70年英国不同时期出台的高等教育政策文本,阐述了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决策过程及各种影响因素。杨汉麟认为,该书“是目前国内关于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的一项颇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易红郡撰写的《英国教育思想史》基于充分翔实的文献史料,对自文艺复兴至20世纪500多年来英国教育思想演变的历程进行了完整清晰的梳理,有助于中国教育学界更为全面和深入地了解英国教育思想。该书由当代著名教育史学家吴式颖作序,她认为该书“是迄今为止我国有关英国教育思想史研究的重要成果”。易红郡出版的另一学术成果是《近代早期西方教育的演进》,该书63.5万字,2022年3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易红郡以其不懈的努力、艰苦的探索及丰富的成果,奠定了他在当前国内英国教育史研究领域的突出地位。
潜心于教书育人
易红郡在高校任教数十年,不光创造了丰富的科研成果,也没有落下过教书育人。他坚持创新育人方式和强化育人过程,育人效果不断凸显。迄今为止,作为导师,他已培养博士生(包括博士后)十余人,硕士生等五十余人;认真指导过的本科生更是人数众多。他的许多学生毕业后成为本行业的业务骨干,有些还作出了卓越的成绩。易红郡在教书育人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也赢得了学生们的信任和喜爱。一名本科生说:“易老师是我们本科四年遇到过唯一一个可以看着同学的脸叫出名字的好老师!大二下学期外国教育史的课结束后,易老师在路上遇到我们依旧会无比亲切又熟悉地叫出我们的名字。大四上学期有门期末考试是易老师监考,老师一进门,我们全班都在欢呼!”
同样,易红郡指导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也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一名硕士生在给易红郡的信中写道:“最近在跟同事们团队合作的过程中,越来越发现跟老师后面做学术训练这三年,真是收获太多了,每次在分享读研经验时,别人都感叹:你导师真负责!人生何其有幸遇见您,希望老师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注意身体!”一名刚刚入学的博士生写道:“老师,看到今年的博士生考试竞争如此激烈,不禁再次感叹自己的幸运。一是幸运能有机会认识‘德艺双高’的好老师,二是幸运能成为‘易门人’,得到老师手把手的悉心指导。您以读书会的形式拓展我们的学术视野,以月汇报会规划我们的学业进度,需要您指导的时候总能随时找到您,而且不会觉得有任何心理负担。这是老师给予学生最大的馈赠!”
感恩于华师的精心培育,易红郡用心于教书育人,潜心于英国教育史研究,并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其学术人生的写照。
(由校友提供素材,初稿已经本人审阅。)
图文记者:杨佳
网站编辑:王海榕
审读人:黄玉新